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中医名方方证网

四逆乌贝散合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发表于 2021-2-25 13: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某  男  36岁  其他人员   2020年11月24日就诊
  患者一年前无明显诱因突发胃脘部疼痛,自行用药缓解,当时未予以重视。后反复发作,半年前于某医院胃镜检查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经治疗后有所缓解,但收效甚微。刻下:胸骨剑突下烧心疼痛,饭后加重,反酸,打嗝,偶有胀气,咽干,大小便尚可,纳食一般,夜寐一般,舌红苔白,舌边有齿痕,舌下络脉可见瘀斑,脉沉细。
处方:郁金12g    黄芩12g     射干12g    甘草10g
      海螵蛸15g  浙贝母15g   厚朴20g    柴胡10g
      百合12g    枳壳15g     旋覆花15g  代赭石12g
      法半夏12g  瓦楞子30g   蒲公英12g  佛手12g
      赤芍20g    木蝴蝶15g  
服药十四药剂,上述症状缓解,嘱继续服用七剂,以巩固疗效。
按:四逆散出自《伤寒论》,“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正如李中梓云:“此证虽云四逆,必不甚冷,或指头微温,或脉不沉微,乃阴中涵阳之证,惟气不宣通,是为逆冷。”方中取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为君药。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为臣,与柴胡合用,以补养肝血,条达肝气,可使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弊。佐以枳实理气解郁,泄热破结,与白芍相配,又能理气和血,使气血调和。使以甘草,调和诸药,益脾和中。本方为疏肝解郁,调和肝脾的祖方。以手足不温,或胁肋、脘腹疼痛,脉弦为辩证要点。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肋间神经痛、胃溃疡、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附件炎、输卵管阻塞等属于肝脾不和者。现代药理证实具有双向调节胃肠道运动, 增强胃肠动力, 抗溃疡, 提高免疫力、镇痛等作用;临床可用于治疗肝脾、胃肠、心血管及肾脏疾病等, 应用广泛, 疗效显著。
乌贝散由海螵蛸和浙贝母组成, 乃民间验方, 曾被《实用中药学》收载;方中海螵蛸制酸止痛, 浙贝母清热散结, 可用于因肝胃不和所致的泛吐酸水、胃脘疼痛等症。
旋覆代赭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许宏《金镜内台方议》卷8:“汗吐下后,大邪虽解,胃气已弱而未知,虚气上逆,故心下痞硬,而噫气不除者。与旋覆花下气除痰为君,以代赭石为臣,而镇其虚气;以生姜、半夏之辛,而散逆气,除痞散硬为佐;人参、大枣、甘草之甘,而调缓其中,以补胃气而除噫也。” 本方为治疗胃虚痰阻气逆之常用方。以心下痞硬,噫气频作,或呕吐,呃逆,苔白腻,脉缓或滑为辩证要点。现代应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浅表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胃扩张、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幽门不全梗阻、神经性呃逆等属胃虚痰阻者。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旋覆代赭汤加减具有抗炎、改善食管黏膜,促胃动力、抑制胃酸分泌、抗胃溃疡、镇吐等作用。临证以四逆散为主方,守一方而随证合用他方。复方组合遵循和法,针对纷繁复杂之症情综合调治,君、臣、佐、使配伍得当,用药加减灵活变通。
                                                                                                      撰写人:邓亚君    指导老师:张继红

主题推荐

    暂无主题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首页|论坛|会员|中医名方方证网 ( 鄂ICP 19025034号 )

GMT+8, 2025-5-22 23:22 , Processed in 0.31299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