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中医名方方证网

11月医案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发表于 2021-12-7 17: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月医案
范某,男,60岁,宜昌人,退休,就诊时间2021年11月16日。
主诉:反复头昏、头痛20余年,加重伴有口眼歪斜7天。
现病史:患者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眩晕,头痛,被某医院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服降压药治疗,病情有所缓解,但每因劳累、生气后血压升高。近日来因不适应宜昌本地气候,7天前症状加重,头昏,头痛,右侧面肿,今日前来就诊。现症:头昏,头痛,眼眵多,口眼歪斜,口角向左歪斜,口渴,腰酸,纳可,大便日一行,舌淡红,苔白腻,脉沉。
诊断:中医诊断:①眩晕;②小中风(肝阳上亢化风)
西医诊断:眩晕综合征
辨治:患者年已花甲,肝肾内亏。肝藏血,肾藏精,肝肾不足,则精血阴液不足,阴不涵阳,虚阳上亢故头昏眩晕,甚则口眼歪斜。舌淡红,苔薄,脉弦为其佐证。治疗当以滋水涵木,平肝熄风,所谓“无虚不作眩”,“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治疗:生石决明15g    珍珠母30g     丹参15g       白蒺藜15g
草决明15g      桑寄生30g     女贞子12g     赤芍12g
白芍12g        怀牛膝12g     黄芩9g        栀子9g
生石膏30g      钩藤15g       全蝎6g        地龙12g
牡丹皮9g       泽泻12g。
6剂。每日1剂,水煎服。
按:眩是眼花,晕是头晕,两者同时出现,统称眩晕,亦称眩冒。眩晕中有病情轻重程度的不同,轻者闭目即止,重者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甚则昏倒等症状。眩晕可由风、火、痰、虚等多种原因引起,多属肝、脾、肾的病变,尤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病因多为肝阳上亢,忧郁恼怒,气郁化火,肝阴暗耗,肝阳偏盛,风阳升动,上扰清空,发为眩晕;或肾水不足,水不涵木,致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发为眩晕。或肾精不足,肾主藏精生髓,若先天不足,肾阴不充,或年老肾虚,或房劳过度,均使肾精亏耗,不能生髓,髓海空虚,发生眩晕。或气血亏虚,久病不愈,耗伤气血,或失血之后,虚而不复,或脾胃虚弱,健运失职,生化乏源,以致气血两虚,气虚则清阳不升,血虚则脑失所养,从而发生眩晕。或痰浊中阻,恣食肥甘,劳倦太过,伤于脾胃,健运失司,水谷不化,聚湿生痰,痰浊中阻,以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发为眩晕。辨证:眩晕多系本虚标实之证,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病之本;风、火、痰、瘀为病之标。临床上,各类眩晕,可单独出现,或相互并见,须详察病情,才能正确辨治。治疗上,一般须标本兼顾,或在标证缓解之后,从本而治。总之,眩晕一证,以内伤为主,尤以肝阳上亢、气血亏虚、痰浊中阻最为常见,故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虚不作眩”“无痰不作眩”之说。此患者年已花甲,肝肾不足,阴虚阳亢,阳亢化风,风阳上扰清空,故头昏眩晕。风阳夹痰,阻塞脉络,故见口眼歪斜。治疗选天麻钩藤饮滋补肝肾,平肝潜阳,熄风搜络。方中生石决明、珍珠母、钩藤、草决明平肝潜阳;怀牛膝、桑寄生、女贞子、白芍养肝肾之阴;丹参活血化瘀;全蝎、地龙搜风剔络;白蒺藜祛散外风,清利头目;黄芩、栀子、牡丹皮、赤芍、石膏清泻肝胆相火;泽泻给邪找出路,引相火从小便而出。

                                                                                                                 撰写学员:孙莲婷
                                                                                                                指导老师:王国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首页|论坛|会员|中医名方方证网 ( 鄂ICP 19025034号 )

GMT+8, 2025-5-23 04:15 , Processed in 0.34375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