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中医名方方证网

胃息肉的中医辨证论治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发表于 2021-12-7 19:5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阮某,女,71岁,汉族,宜昌市夷陵区。
患者诉上腹部疼痛不适,呈胀痛,进食后明显,伴烧心、反酸嗳气,偶有头晕头痛,口干不欲饮水,纳差,夜寐欠佳。舌红苔少脉缓。二便调。自起病以来,患者精神欠佳,体力下降,体重无明显变化。神志清楚,精神欠佳,发育正常,面色萎黄。辅助检查:胃镜检查提示“慢性糜烂性胃炎、胃息肉”。中医辩证分析
患者因饮食伤胃,脾胃受损,胃气壅滞,郁而化热,致胃失和降,故上腹胀痛;脾胃失运,气机阻滞,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故可出现烧心、反酸嗳气;结合舌红苔少脉缓;四诊合参,本病属祖国医学“胃痛”范畴,证属“寒热错杂证”。
予中药内服以清补兼施、寒热错杂法治疗,方用调中汤加减,处方如下:
         法夏15g   全瓜蒌10g   黄连10g  枳实20g
         郁金10g   太子参20g   菖蒲10g  吴茱萸6g
         茯苓30g   片姜黄10g   乌贼骨15g 砂仁10g  
         陈皮10g
         3付,取上方1付,浓煎取汁300ml,分3次,饭后温服;
根据本地湿热之气候条件及所接诊胃息肉患者的主要症状及舌脉象进行辨证分型,发现大多患者属于脾胃虚弱,湿热壅滞型,表现出寒热错杂之象。患者脾胃虚弱,津液代谢不利而生湿化痰,日久则气血不行而生瘀血;肝阴不足、肝气不疏则生热;痰湿热瘀互结于胃腑,邪盛于内,日久化毒,积聚成块,酿为息肉。选用为茯苓、陈皮、砂仁、太子参、吴茱萸健脾益气化湿;选用半夏、瓜蒌、黄连清热化痰;郁金、枳实调理气机共为使药,共同组成调中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首页|论坛|会员|中医名方方证网 ( 鄂ICP 19025034号 )

GMT+8, 2025-5-22 15:37 , Processed in 0.33101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