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医案 姓名:董某 性别:女 年龄:72岁 科别:肿瘤科 主诉:气喘10年,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10年前因感冒后出现气喘,胸部胀闷,与当地卫生院就诊给予止咳化痰药物(具体药物不详)治疗,症状缓解。后每到冬季寒冷之时易胸闷气短,痰多咳嗽。此次1周前感冒再次发作,喘咳气逆,难以平卧,夜间尤著,痰多色白,伴心悸,面目浮肿,小便量少。形体壮实,精神差,桶状胸。舌质暗红,舌体胖大,苔白滑,脉沉细。 既往史:糖尿病史5年,口服二甲双胍控制血糖,血糖控制暂可,否认其他病史。 月经史:已绝经。 辅助检查:2019年胸部CT示:肺气肿。 辩证分析: 患者平素气短喘息,劳则加重,面色恍白,此次因外感风寒,外邪引动内邪,外寒内饮,肺失宣降,上逆而咳喘。 诊断: 中医诊断:喘证 外寒内饮,水饮凌心 西医诊断:肺气肿 治法:解表散寒,泻雍平喘。 处方: 麻黄10克 细辛6克姜半夏10克 炙甘草8克五味子15克 桂枝10克 白芍12克地龙8克益母草15克 葶苈子20克大枣8枚 杏仁6克 7剂 水冲服 每日一剂,早晚饭后半小时服 医嘱:休息静养,减少活动,慎避风寒。 复诊记录 主诉:病史同前。 现病史:患者服上述中药7剂后,咳喘好转,睡眠已佳,小便通利,大便质稀,乏力。形体壮实,精神差,桶状胸。舌质暗红,舌体胖大,苔白滑,脉沉细。 辩证分析 上方服用有效,症状好转,惟大便稀乏力因葶苈子逐水力强,麻黄发散太过,恐伤正气,今去之,以茯苓代之。 诊断: 中医诊断:喘证 外寒内饮,水饮凌心 西医诊断:肺气肿 治法:解表散寒,泻雍平喘。 处方: 炙麻黄8克 细辛6克姜半夏10克 炙甘草8克五味子15克 桂枝10克 白芍12克地龙8克益母草15克 茯苓20克大枣8枚 杏仁6克7剂水冲服 每日一剂,早晚饭后半小时服 7剂,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带教老师:邓李蓉 科室:肿瘤科 规陪学员:罗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