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中医名方方证网

芎芷石膏汤加减治疗头痛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发表于 2021-5-6 20:3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向娇娇 于 2021-5-6 20:36 编辑

芎芷石膏汤加减治疗头痛
患者某某,40岁,首诊时间:20210414日;
主诉:间断发作头痛4年余,再发加重1周;
现病史及临床表现:
患者于4年前因饮酒后出现头痛,左侧为主,疼痛呈血管搏动性,未行特殊处理后症状自行缓解。此后每因饮酒、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因刺激后发作,患者未行重视,一周前患者头痛再次发作,症状较前加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现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科门诊。现症见:患者精神欠佳,面色红,头痛,左侧前额、眉棱骨为主,疼痛呈血管搏动性,二便可,夜寐尚可。舌质红,苔黄腻,脉滑。
既往史:否认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病史。
辅助检查:暂缺。
中医诊断:头痛         中医证型:湿热证
西医诊断: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理:
1、中医治则:疏风散寒,清泻郁热,通络止痛;
2、中药方剂:方用芎芷石膏汤加减
川芎 15g         白芷 15g          石膏 10g          滑石 12g
茯苓 10g         白术 10g       北柴胡 12g     麸炒枳实 10g
白芍 15g         甘草 6g           焦栀子 9g        黄芩 9g
葛根 20g        细辛 6g            桂枝 9g         龙齿 15g
中药7剂,免煎颗粒剂,每日1剂,早中晚3次温水冲服;
按:
头痛病是指由于外感与内伤,致使脉络拘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头痛既是一种常见病证,也是一个常见症状,可以发生于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有时亦是某些相关疾病加重或恶化的先兆。

【病因病机】
1.感受外邪多因起居不慎,坐卧当风,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上犯于头,清阳之气受阻,气血不畅,阻遏络道而发为头痛。
2.情志郁怒长期精神紧张忧郁,肝气郁结,肝失疏泄,络脉失于条达拘急而头痛;或平素性情暴逆,恼怒太过,气郁化火,日久肝阴被耗,肝阳失敛而上亢,气壅脉满,清阳受扰而头痛。
3.饮食不节素嗜肥甘厚味,暴饮暴食,或劳伤脾胃,以致脾阳不振,脾不能运化转输水津,聚而痰湿内生,以致清阳不升,浊阴下降,清窍为痰湿所蒙;或痰阻脑脉,痰瘀痹阻,气血不畅,均可致脑失清阳、精血之充,脉络失养而痛。
4.内伤不足先天禀赋不足,或劳欲伤肾,阴精耗损,或年老气血衰败,或久病不愈,产后、失血之后,营血亏损,气血不能上营于脑,髓海不充则可致头痛。此外,外伤跌扑,或久病人络则络行不畅,血瘀气滞,脉络失养而易致头痛。头为神明之府,“诸阳之会”,“脑为髓海”,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能上注于头,即头与五脏六腑之阴精、阳气密切相关,凡能影响脏腑之精血、阳气的因素皆可成为头痛的病因,归纳起来不外外感与内伤两类。病位虽在头,但与肝脾肾密切相关。风、火、痰、瘀、虚为致病之主要因素。邪阻脉络,清窍不利;精血不足,脑失所养,为头痛之基本病机。

【临床表现】
患者自觉头部包括前额、额颞、顶枕等部位疼痛,为本病的证候特征。按部位中医有在太阳、阳明、少阳,或在太阴、厥阴、少阴,或痛及全头的不同,但以偏头痛者居多。按头痛的性质有掣痛、跳痛、灼痛、胀痛、重痛、头痛如裂或空痛、隐痛、昏痛等。按头痛发病方式,有突然发作,有缓慢而病。疼痛时间有持续疼痛,痛无休止,有痛势绵绵,时作时止。根据病因,还有相应的伴发症状。
【诊断】
1.以头痛为主症,表现为前额、额颞、巅顶、顶枕部甚至全头部疼痛,头痛性质或为跳痛、刺痛、胀痛、昏痛、隐痛、空痛。可以突然发作,可以反复发作。疼痛持续时间可以数分钟、数小时、数天或数周不等。
2.有外感、内伤引起头痛的因素,或有反复发作的病史。
3.检查血常规、测血压、必要时做脑脊液、脑血流图、脑电图检查,有条件时做经颅多普勒、颅脑CT和MRI检查,有助于排除器质性疾病,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1.类中风 类小风病多见于45岁以上,眩晕反复发作,头痛突然加重时,常兼半身肢体活动不灵,或舌謇语涩。
2.真头痛 真头痛多呈突然剧烈头痛,常表现为持续痛而阵发加重,甚至伴喷射样呕吐、肢厥、抽搐等:


芎芷石膏汤出自《医宗金鉴·卷四十三》,原方由川芎、白芷、石膏、藁本、羌活、菊花组成,主治头痛眩晕,头风盛时发作,日久不愈;外感风热头痛。方中以川芎、白芷、菊花、石膏为主药,以疏风清热。川芎、白芷、羌活、藁本善止头痛,但偏于辛温,故伍以菊花、石膏校正其温性,变辛温为辛凉,疏风清热而止头痛。应用时若风热较甚者,可去羌活、藁本,改用黄芩、山栀、薄荷辛凉清解。发热甚,加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若热盛津伤,症见舌红少津,可加知母、石斛、花粉清热生津。若大便秘结,口鼻生疮,腑气不通者,可合用黄连上清丸,苦寒降火,通腑泄热。


跟诊导师:脑病科 段琦云
跟诊学生:2020级向娇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首页|论坛|会员|中医名方方证网 ( 鄂ICP 19025034号 )

GMT+8, 2025-5-22 23:17 , Processed in 0.33268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