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孙宇杰 于 2022-1-9 21:32 编辑
余某,女,51岁,2021年4月15日就诊。诉上腹部胀满不适,饭后为甚,大便完谷不化,自觉早晨起床后口黏,平素口干,有老年性阴道炎,阴痒,有小便排出不适感,舌淡苔厚稍黄,舌下脉络曲张,脉弦。
诊断:中医诊断:痞满 肝胃不和 西医诊断:慢性胃炎 处方: 柴胡10g 白芍10g 炒瓜蒌子10g 瓜蒌皮9g 茯苓12g 竹茹15g 麸炒枳实15g 黄连片3g 煅龙骨15g 煅牡蛎15g 沉香曲2袋 麸炒苍术10g 盐黄柏10g 生苡仁20g 甘草片6g 共3剂,日1剂,水煎温服,分3次服用。
二诊,患者诉上腹不适明显缓解,二便情况好转,仍自觉口黏、阴痒,舌淡苔厚稍黄,舌下脉络曲张,脉弦。仍以上方加减,加强除湿药物,方药如下: 柴胡10g 白芍10g 炒瓜蒌子10g 瓜蒌皮9g 茯苓12g 竹茹15g 麸炒枳实15g 黄连片3g 煅龙骨15g 煅牡蛎15g 沉香曲2袋 麸炒苍术10g 盐黄柏10g 生苡仁20g 甘草片6g 龙胆草3g 泽泻6g 苦参6g 共3剂,日1剂,水煎温服,分3次服用。
按:柴胡陷胸汤并非仲景原方,出自《通俗伤寒论》,是清代浙江名医俞根初化裁《伤寒论》小柴胡汤和小陷胸汤而成的“和解兼开降”之方,由柴胡、黄芩、姜半夏、瓜蒌仁、黄连、枳实、桔梗、生姜汁组成,方中柴胡擅长舒肝解郁,疏通腠理;生姜温胃解表;半夏化痰降逆;黄芩、黄连苦寒降泄,清热燥湿;瓜蒌仁利气宽胸,清热涤痰;桔梗化痰,枳实行气,一升一降,调畅胸膈气机。 诸药合用,兼备二方之长,能泄能开,能降能通,清热祛湿,化痰消痞,兼能舒肝解郁,透解外邪,又无苦寒伤正之弊。本方结构谨严,配伍精当,只须略事加减,对病机属于痰热或湿热阻遏,或兼肝郁、表邪者,无不收良效,尤宜于寒热错杂,虚实互见之病人,确系值得推崇之良方。
临证心得:小柴胡汤、小陷胸汤,为千古名方,亦当今临床之常用方。运用此方之临床判断标准如下:(1)发热,或恶寒发热,或往来寒热,或 寒热起伏不定,或午后热甚,以其病有兼挟,故其寒热未可一言而终故也。(2)咳嗽、胸闷、胸痛、胁痛。(3)胃脘(或剑突偏右、偏左)痞结疼痛,或兼胸胁疼痛。(4)少阳或阳明经脉所过之处。
撰写人:孙宇杰 审阅人:李浩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