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中医名方方证网

“参附汤合丹参饮、苓桂术甘汤”治疗心衰病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发表于 2022-1-5 16: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参附汤合丹参饮、苓桂术甘汤”治疗心衰病
    王静,男,35岁   
主诉:间断活动后胸闷3年,再发加重2天
现病史:患者诉3年前无明显诱因活动后感胸闷,伴有喘气、双眼肿胀、视物模糊,无心慌、胸痛,无恶心、呕吐等症状,于小溪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治疗,量血压206/160mmHg,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予改善循环(具体治疗不详)后症状稍缓解,出院后间断口服麝香保心丸(每天三次,每次22.5mg),上述症状反复发作,2天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胸闷、喘气,活动后加重,全身乏力,上楼梯时摔倒,伴腰部酸胀,早起恶心欲呕,无心慌胸痛、意识障碍等症状,遂至我院门诊就诊。现症见:活动后胸闷、喘气,时有干咳、全身乏力、恶心欲呕、腰部酸胀,无心慌、胸痛等不适。纳食可,夜寐不安,多梦易醒,小便次数多,夜晚起夜4-5次,大便难解。
既往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血压最高/160mmHg,平素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Ⅱ)(每天一次,每次20mg),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每天一次,每次25mg),盐酸贝那普利片(每天一次,每次10mg),氢氯噻嗪片(每天一次,每次10mg,半年前自行停药),平素血压控制不佳:有慢性肾功能衰竭、颈椎病病史。否认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手术输血史。否认新冠肺炎疑似及确诊病例接触史,否认国内外中高风险区返宜人员接触史。
过敏史:否认特殊药物过敏。
家族史:其母亲患高血压病史。
体格检查:  T 36.3℃         P 85次/分         R 20次/分        BP180mmHg/140mmHg
神志清楚,精神欠佳,发育正常,营养一般,形体适中,步入病房,查体合作,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头颅型正,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软,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界扩大,HR:85次/分,律齐,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无水肿。生理性神经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舌质暗淡,苔白腻,脉沉滑。

专科检查:       心   界   叩   诊
        右界(cm)     肋间      左界(cm)
           2            II         3
           3            III        4
           4            IV         6
                        V          9
       注:左锁骨中线距前正中线约7cm.
辅检:2021-12-17 血常规:红细胞计数 4.25×10^12/L、红细胞压积 39.8 %。肝功能:谷丙转移酶 111.3 U/L、谷草转移酶 46.5 U/L、总蛋白 63.1 g/L、γ-谷氨酰基转移酶 76.4 U/L;肾功能:尿素 27.2 mmol/L、肌酐 452.5 umol/L、二氧化碳 18.4 mmol/L、尿酸 727.6 umol/L。N-端脑利B型钠肽前体:30000.00pg/ml。2021-12-18 尿常规:尿蛋白 2+、尿葡萄糖 +-。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免疫法)(尿液):尿微量白蛋白 423.6。血凝、血脂、血糖、电解质、甲状腺功能、粪便常规+隐血未见明显异常。2021-12-17 DR:胸部(正位):心影增大,请结合临床。心脏彩超3项(含组织多普勒及左心功能测定):全心增大,左心为著 左室心肌肥厚;少量主动脉瓣反流;心功能减低。颈部血管彩超:双侧颈部动脉弹性减退。常规腹部+泌尿系彩超:胆囊息肉样变,副脾,双肾实质弥漫性改变,建议结合实验室检查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古代医书中并无“心衰”病名,但有相关症状和病机的论述。晋代王叔和在《脉经•卷第三》中首先提出“心衰”病名,并提出治疗方法:“固转孔穴,利其溲便,遂通水道,甘液下流,亭其阴阳,喘息则微,汗出正流。肝着其根,心气因起,阳行四肢,肺气亭亭,喘息则安。”心衰病位在心,与肺脾肾肝密切相关。基本病机为心之气血阴阳虚衰,心血不运,血脉瘀阻。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心气虚可累及肺肾;肺失肃降,肾不纳气,又加重心气虚衰。脾阳不振,脾失健运,水饮内停,既可凌心犯肺,又能耗伤心气,使悸喘加重。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亏虚,标实指瘀血、痰浊、水饮、气滞。初期以气虚为主,逐步发展成气阴两虚,或心阳亏虚,进而导致阴阳两虚,最终心阳虚衰,阳气外脱。总之,心之阳气虚衰是其病理基础,血脉淤滞为其中心环节。治疗当权衡缓急,补虚泻实。首当补益心气,温补心阳;养心为本,兼顾五脏。其次,活血化瘀法贯穿治疗全过程,常配合理气、化痰、利水、逐饮诸法。还要注意消除病因和诱因,坚持防治结合。
诊断:
中医诊断:心衰病  阳气亏虚、血瘀水停
西医诊断:1、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Ⅲ级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3、高血压病3级 极高危组
          4、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脏病4期
          5、高尿酸血症
治则: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方药:“参附汤合丹参饮、苓桂术甘汤”加减,方药如下:
制附子15g(先煎) 生晒参20g   茯苓15g    炒白术15g
          桂枝12g           丹参30g     檀香12g    赤芍12g
          益母草12g         葶苈子15g    打砂仁10g  大腹皮20g
          大枣10g           车前子15g   泽泻12g    猪苓15g
上药加水1000ml,中煎取汁600ml,一日三次,一次200ml ,另制附子与同等量生姜先煎1小时      
治疗结果:患者诉活动中胸闷、喘气较前好转,无干咳,全身乏力较前好转,恶心欲呕、腰部酸胀,无心慌、胸痛等不适。纳食可,夜寐不安,多梦易醒,小便次数多,夜晚起夜4-5次,大便难解。



撰写学员:谭熊瑶         指导老师:刘宏军        日期:2021年12月28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首页|论坛|会员|中医名方方证网 ( 鄂ICP 19025034号 )

GMT+8, 2025-5-23 02:55 , Processed in 0.37602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