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中医名方方证网

小青龙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案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回帖奖励 1 金钱      回复本帖可获得 1 金钱奖励! 每人限 1 次(中奖概率 50%)
发表于 2022-3-17 19:4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孙宇杰 于 2022-3-17 19:44 编辑

撰写人:孙宇杰 审阅人:李浩然
    聂某,女,38岁,2022年2月24日就诊。患者每于春季花粉期出现鼻塞、鼻痒,鼻流清涕,偶感咽痒,喉中有痰,遇冷则喷嚏不断,无明显汗出,怕冷,纳差,口中和,大便溏,二至三日一行,夜尿一至二次,舌淡胖,苔润,脉沉。

诊断:中医诊断:鼻窒 外寒里饮
   西医诊断:过敏性鼻炎
处方:
桂枝12g   白芍12g   麻黄6g      炒紫苏子18g
干姜6g    细辛6g    醋五味子6g  甘草60g
茯苓15g   白术15g   附子10g
共7剂,水煎温服,日1剂,分3次服用。
  二诊,鼻塞流涕好转,仍觉喉中有异物,舌淡,苔白,脉沉。予前方加减,处方:
桂枝12g   白芍12g   麻黄6g      炒紫苏子18g
干姜6g    细辛6g    醋五味子6g  甘草60g
茯苓15g   白术15g   附子10g     桔梗12g
半夏12g
共7剂,水煎温服,日1剂,分3次服用。
  按:小青龙汤,乃经典名方。但古今医者,善用者日日用之,不善用者终生不用一二。清代医家尤在泾在《金匮翼》中盛赞小青龙汤:“此散寒蠲饮之神剂。”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可解读为既有“伤寒表不解”,又有“心下有水气”,也可解读为“伤寒表不解”的原因是“心下有水气”。后一种解读强调了本证的重点在于“心下有水气”。从临床角度来看,这两种解读都是可行的。水气可以理解为我们通常所说的“寒饮”,“心下”理解为胸膈下之胃脘部。“心下有水气”,显然“心下”是水气所停部位。如以八纲解读六经,水气所停部位在里,小青龙汤证的病机为表寒里饮;如以脏腑经络解读六经,水气所停部位在肺,小青龙汤证的病机是风寒外感,寒饮停肺。
  从经典方证来看,小青龙汤或加石膏汤主要治疗水气,咳嗽、气喘、水肿、吐涎沫等等,不能治疗鼻炎。但是黄煌教授高度总结了小青龙汤的临床应用,说这是古代治疗水气病咳喘的专方,有散寒化饮的功效,适用于以恶寒、口不渴、痰唾涕等分泌物量多清稀为特征的疾病。这个分泌物量多清稀是点睛之笔,当然,如有分泌物量多但是变浓变黄,可以加石膏、连翘等清热药物。而对于鼻炎病人来说,常常表现为出分泌物过多,因此该病人使用此方有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首页|论坛|会员|中医名方方证网 ( 鄂ICP 19025034号 )

GMT+8, 2025-5-23 00:19 , Processed in 0.34626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