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中医名方方证网

桂枝茯苓丸合乌贝散治疗胃痛一例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发表于 2021-1-3 22: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桂枝茯苓丸合乌贝散治疗痛一例
概述:胃痛,又称胃院痛,是指以上腹胃院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现代医学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黏膜脱垂等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均属于中医学胃痛范畴,可参照此进行辨证论治。胃痛未经及时系统诊治,迁延不愈日久则会对人体造成更严重的危害。
病案正文
患者杨某,男,60岁,宜昌人,2020年11月8日初诊。
患者诉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胃脘部疼痛,伴有烧心不适感。未曾服用过任何药物治疗。今来我院门诊就诊,刻下症见:上腹胃脘部疼痛拒按,饥饿时疼痛明显,伴有胃中嘈杂,烧心不适感,无口苦口干,无心悸气短,夜梦差,入睡困难,易醒。大便4日一行,黏滞不成形,夜尿2次。纳食可。舌暗苔黄脉沉涩。既往有高血压、脑梗塞等病史。
主诉:突发胃脘部疼2天。
诊断:胃痛(瘀血停胃证)
胃痛的诊断要点
1.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其疼痛有胀痛、刺痛、隐痛、剧痛等性质的不同。
2常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嘈杂泛酸,嗳气吐腐等上胃肠道症状。
3.发病特点:以中青年居多,多有反复发作病史,发病前多有明显的诱因,如天气变化、恼怒、劳累、暴饮暴食、饥饿、饮食生冷干硬、辛辣烟酒或服用有损脾胃的药物等。
鉴别诊断:
1.胃痛与真心痛的鉴别
真心痛是心系病变所引起的心痛证,多见于老年人,为当胸而痛,其多刺痛,动辄加重,痛引肩背,常伴心悸气短、汗出肢冷,病情危急,其病变部位、疼痛程度与特征、伴随症状及其预后等方面,与胃痛有明显区别。
2.胃痛与胁痛的鉴别
胁痛是以胁部疼痛为主症,可伴发热恶寒,或目黄肤黄,或胸闷太息,极少伴嘈杂泛酸,嗳气吐腐。肝气犯胃的胃痛有时亦可攻痛连胁,但仍以胃院部疼痛为主症。两者具有明显的区别。
3.胃痛与腹痛的鉴别
腹痛是指胃腕部以下,耻骨毛际以上整个位置疼痛为主症。胃痛是以上腹胃腕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两者仅就疼痛部位来说,是有区别的。但胃处腹中,与肠相连,因而在个别特殊病证中,胃痛可以影响及腹,而腹痛亦可牵连于胃,这就要从其疼痛的主要部位和如何起病来加以辨别。
辨证分析:患者年老多病,久病则伤及阳气,阳气不足,无以推动气血,温煦失常,故而气阻于内,瘀血内生,瘀血停滞于胃中,瘀阻脉络,可见上腹胃脘部疼痛拒按,舌暗脉沉涩。胃气不降,胃阳不足,则腐熟水谷能力功能失常,可见胃中嘈杂,烧心不适感。脾阳不足,运化失常,推动无力,则大便4日一行,黏滞不成形。阳不足,阳不入阴,则夜梦差,入睡困难,易醒。
治法:化瘀通络,行气止痛
处方:桂枝茯苓丸合乌贝散加减
桂枝15g     茯苓15g       桃仁12g       丹皮12g
赤芍12g     海螵蛸12g     浙贝母12g     大黄6g(后下)
瓦楞子10g   生龙骨12g     生牡蛎12g
                         7剂,一天一剂,一天三次
二诊:2020年11月22日,患者诉疼痛较前缓解,仍有胃中嘈杂,烧心不适感,夜尿3次,舌红苔黄厚脉沉缓。处方守上方,加刺猬皮20g。共7剂,一日一剂,一天三次。此后未见患者再次来就诊。
诊疗思路分析:1、初诊患者主诉突发胃脘部疼2天。结合问诊了解病理性质,患者年老多病,正气日渐消耗,阳气不足,再结合症状,中医诊断为胃痛(瘀血停胃证)2、四诊合参,病性属虚实夹杂,以实为主;治疗以化瘀通络,行气止痛。3、方以桂枝茯苓丸合乌贝散加减,方中以桃仁、丹皮活血化瘀;配伍等量之赤芍,以养血和血止痛,并可去瘀养血,使瘀血去,新血生;加入桂枝,既可温通血脉以助桃仁之力,又可得与赤芍调和气血,以茯苓之淡渗利湿,寓有湿祛血止之用。海螵蛸、瓦楞子咸涩性温,能够制酸止痛;浙贝母苦寒清热散结,大黄祛瘀通便,生龙骨、生牡蛎安神固阳。
                              科室:名医堂(当归堂) 撰写学员:劳铭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首页|论坛|会员|中医名方方证网 ( 鄂ICP 19025034号 )

GMT+8, 2025-5-23 02:06 , Processed in 0.48639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