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中医名方方证网

三物黄芩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局部皮温升高案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发表于 2021-2-28 19: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孙宇杰 于 2021-2-28 19:43 编辑

三物黄芩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局部皮温升高案
撰写人:孙宇杰 审阅人:李浩然
    罗某,男,56岁,2020年9月3日初诊。患者数年前因“急性阑尾炎肠道穿孔”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自觉腹部疤痕处皮肤温度升高,伴五心烦热,辅检无明显异常,多处求诊,无明显改善。其后曾因“肠道粘连”再次行手术治疗,上述症状逐渐加重,伴纳差、便溏。刻下证见:自觉手术疤痕区皮温升高,手足心热,纳食差,大便溏,小便正常。舌质淡红,舌苔白厚有裂纹,舌下脉络明显,脉细涩。
诊断:中医诊断:厥阴病  寒热错杂证
    西医诊断:神经官能症?
处方:
柴胡15g    白芍15g    炙甘草10g    枳实15g
熟地黄30g  黄芩9g     苦参6g       桂枝10g
茯苓15g    当归10g    赤芍10g      丹皮9g
黄芪30g    知母10g    桔梗9g       升麻10g
共4剂,水煎温服,日1剂,分3次服用。

   二诊,患者诉服药后自觉局部皮温稍低,手足烦热减轻,仍纳差,偶有大便稀溏,舌质淡红,舌苔白有裂纹,舌下脉络明显,脉弦涩。予下方:
柴胡15g    炙甘草10g     枳实15g    川芎10g
熟地黄30g   黄芩9g       苦参6g     桂枝10g
茯苓15g    当归10g      赤芍10g    丹皮9g
黄芪30g    知母10g      桔梗9g      
共7剂,水煎温服,日1剂,分3次服用。
定期复诊一月,据上方随证加减,患者主证已不明显。

    按:三物黄芩汤方,记载于《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附方(一):“《千金》三物黄芩汤:治妇人草褥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与三物黄芩汤。”此方仅有三味药——“黄芩、苦参各二两,干地黄四两”,功能滋阴清热祛风。胡希恕老先生在注解此条时写道:“产后中风,由丁失治使病久不解,因致烦热。若兼见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即解。如头不痛但烦热者,已成劳热,宜三物黄芩汤主之。虚劳及诸失血后多此证,宜注意。”把握方证要点,本方临床应用范围往往可以扩大,许多医家将此方运用于癌痛发热、春夏季烦热、红斑性肢体痛等症皆有疗效。
   桂枝茯苓丸方证见于《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中心病机是瘀血,桂枝温通经脉而行瘀滞;桃仁化瘀消百;牡丹皮散血行瘀,清退瘀久所化之热;芍药养血和血;茯苓消痰利水,渗湿健脾。黄煌老师有一个“桂枝茯苓丸人”的概括,其人脸色一般是发红或者是暗红,或发青;腹部有炎症,往往有压痛;脾气比较急;容易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语言艰涩等。
    临证心得:本患者屡次外科手术,多致瘀血,其舌脉亦可佐证,同时有阴虚之象,可联系《伤寒》厥阴病,脉证与上二方可以对应。所谓“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有两个关键点,一者熟记、理解方证,二者抓住病机中心后拓展运用范围,以应对疑难杂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首页|论坛|会员|中医名方方证网 ( 鄂ICP 19025034号 )

GMT+8, 2025-5-22 23:57 , Processed in 0.31027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