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姓名:向某 性别:女 年龄:49岁 初次就诊时间:2021年12月18日 发病节气:大雪 主诉:前额胀痛半月余 现病史:患者诉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前额胀痛,觉紧束感,未行特殊处理。现症见:头痛,前额为主,呈紧束感,怕热,汗出,午后脸色潮红;口苦,口不渴,觉四肢发凉;小便黄,大便可。舌红太白,偏微黄,脉有力。 既往史:既往无特殊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否认新冠肺炎确诊或疑似病例接触史,否认中高风险地区返宜人员接触史。 诊断:中医:头痛 三阳合病 西医:头痛 方药:柴胡25克 黄芩15克 白芍15克 枳实15克 炙甘草15克 麻黄15克 杏仁15克 生石膏50克 知母10克 山药30克 茯苓30克 桂枝15克 苍术15克 水煎服 一日一剂 一日三次 共五剂。 辨证要点:方选四逆散+麻杏石甘汤+白虎汤+苓桂术甘汤 (1)“口苦,脉有力”,是少阳病。“四肢发凉”,是四逆散证。 《伤寒论》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2)“尿黄,里中有泡沫”,这是里有热,又兼有表证,属外寒里热,麻杏石甘汤证。 《伤寒论》第63条:“发汗后,喘家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第162条:“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3)“额头胀,额头不适”,是阳明部位出现了问题;“怕热不怕冷,下午脸热”,是遇热症状加重,也说明体内有热,故选白虎汤。 《伤寒论》第219条:“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于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第350条:“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4)“舌胖苔白”,是内有停饮,水饮上泛则头胀,是苓桂术甘汤证里的“起则头眩,身为振振摇”。 《伤寒论》第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第16条:“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第17条:“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患者复诊:诉上述症状均较前好转,续用前方三剂。 撰写学员:望丽君 师承导师:刘宏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