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张某 性别:男 年龄:63岁 科室:肿瘤科 主诉:右肺门肿物伴咳喘、胸痛1个⽉余。 现病史:2021年5⽉上旬,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短、胸痛等症,经北京某医院⼊院检 查,CT⽰右肺门肿物3.2厘⽶×4厘⽶;右锁骨上淋巴结中⼤约1.2厘⽶×1.5厘⽶;痰细胞学检查 发现鳞癌细胞,诊断为右肺鳞癌,病理分期:Ⅱb期(TAN2M。)。因患者拒绝放、化疗治疗,故转中医诊治。 现症见;患者神清,颜⾯⽔肿,咳喘较甚,胸痛,痰⽩⽽粘,双颈静脉轻度怒张,⾆质暗红, 苔薄黄微腻,脉弦细。 既往史:无 辅助检查:无 诊断:中医诊断:肺积 肺脾两虚,痰瘀互结。 西医诊断:肺癌。 治则:健脾益⽓,祛痰化瘀。 方剂:⽣黄芪15g,太⼦参12g,⽩术10g,茯苓12g,猪苓12g,⽣薏苡20g,浙贝10g,桔梗 10g,苏⼦10g,苏梗10g,紫苑10g,清半夏10g,陈⽪g, 汉防⼰12g,莪术10g,白花蛇舌草30g。 14剂,⽔煎服,每⽇1剂,分两次饭后温服。 二诊:2021年6⽉19⽇复诊,患者⽓喘、胸痛及⾯部⽔肿明显减轻,双颈静脉怒张基本消失,仍轻度 咳嗽,痰⽩量多,⽓短,纳差,⾆红,苔⽩腻,脉沉细略滑。 辨证:肺脾两虚,痰湿内阻。 治则:健脾益肺,化痰利湿。 方剂:法半夏10g,茯苓15g,⽩术10g,杏仁10g,桑⽩⽪12g,枯梗10g,⽣薏苡仁20g,⽠萎 15g、⽣黄芪15g,焦⽩术10g,焦三仙各10g,枳壳10g,夏枯草15g,龙葵15g,半枝莲15g,⽩花蛇⾆草30g。 14剂,⽔煎服,每⽇1剂,分两次饭后温服。 三诊:2021年7⽉2⽇再复诊,患者咳痰减轻,⾷欲增加,复查胸CT与前⽐较,右肺门肿物略减⼩。 现偶有干咳无痰,仍轻度乏⼒,时便⼲,余无不适,⾆红苔薄,脉沉细。 辨证:⽓阴两虚。 治则:益⽓养阴,佐以抗癌。 方剂:⽣黄芪15g,太⼦参12g,⽯斛12g,沙参12g,天冬12g,麦冬12g,枸杞⼦12g,杏仁10g,元参12g,⽣薏苡仁20g,茯苓15g,郁⾦10g,⾦养麦15g,龙葵15g,⽩英10g,⽩僵蚕 10g。 14剂,每⽇1剂,⽔煎服,分两次饭后温服。加⽤益肺清化膏每次15g,每⽇2次。继续治疗,随症加减,现已1 年,患者病情稳定。 体会:该患者初诊根据辨证采用防己黄芪汤合陈夏六君子汤加减,采用脏腑辨证补土生金法,药用桔梗、苏子、紫苑、浙贝母等加强化痰治标,再加猪苓泽泻加强利⽔,莪术⽩花蛇草抗癌。 二诊仍守原⽅之意,三诊利水,毕竟伤阴,该益⽓养阴法药⽤太⼦参沙参麦冬天冬⽞参枸杞⼦益 ⽓养阴补肺肾,金荞麦、龙葵、⽩英、僵蚕等抗癌散结,杏仁宣肺⽌咳,薏苡仁、茯苓仍然健脾祛湿,郁⾦疏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