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中医名方方证网

针刺治疗呃逆案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发表于 2021-12-7 19: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某,男,45岁,初诊日期:2021年11月6日
主诉:喉中呃声持续1周
病史:患者1周来喉中呃声持续不已,影响进食,食入即吐,睡眠时可止,醒后持续。服用甲氧氯普胺和肌内注射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始终未能见效,因而为病所苦,心胸烦闷,现焦虑不安,求助针灸治疗。
查体及实验室检查:神志清楚,面色润泽,形体中等,行动自如,胸部Ⅹ线透视及腹部超声检查未见异常。舌淡,苔薄白,脉弦细。
西医诊断:膈肌痉挛
中医诊断:呃逆。
治疗原则: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针灸取穴:足三里、合谷、膻中、胃俞、膈俞。头针:胃区、胸腔区。
手法操作:双侧胃区(由瞳孔中央向上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直线,从发际向上2m)和胸腔区(从胃区与前后正中线发际的中点,取一与前后正中线相平行的直线,上下各2cm),行捻转手法,每分钟120-150次,持续约1分钟。足三里、合谷(双侧)、膻中,毫针泻法,每日1次。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每日治疗1次。膈俞用三棱针,垂直点刺4点,然后用闪火拔罐法将大口径火罐吸于该部位上,待出血量达2ml时取下火罐,一般留罐时间为5分钟。每日1次,胃俞、膈俞(双侧)交替。
治疗结果:仅治疗1次,呃逆立即停止。复诊时,患者自诉呃声一直未作,为巩固疗效,依前法再针1次。
按语:尽管许多呃逆都是因为胃肠道问题引起,但最近研究者们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中枢神经系统,其反射中心在第3、4节颈髓,受延髓中枢所控制,神经是肌唯一的运动神经,并接受星状神经节发出的交感纤维,特别是定位在大脑组织的损伤,许多不同髓质区的病变都可能产生呃逆,故选用双侧胃区和胸腔区。足三里属于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可温经培元,健脾和胃,疏风祛湿,中阳足,脾运健,气血运行通畅,胃气得以和降,呃逆自止;膻中穴是八会穴之气会,具有和胃降逆行气之功效,为治疗呃逆的要穴;翳风是手少阳三焦经之穴,为治疗呃逆的经验穴;内关穴是心包经之络穴,为八脉交会穴;合谷穴可镇静通经;背俞穴之胃俞、膈俞可理气活用,可清胃、降逆、止呕。
撰写学员:徐荣华    指导老师:杨松柏    撰写日期:2021.1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首页|论坛|会员|中医名方方证网 ( 鄂ICP 19025034号 )

GMT+8, 2025-5-22 23:45 , Processed in 0.33497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