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中医名方方证网

射干麻黄汤和苇茎汤治疗咳嗽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发表于 2022-3-10 16: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某华,男,76岁。初诊时间为2022年3月1日。
  患者自诉咳嗽持续2月余,平素刺鼻气味可诱发。近1周自行服用抗生素后,上午咳脓痰,下午咳痰清稀,无咽痛咽痒,偶有口干,无口苦,夜寐欠佳,醒后难以入睡,饮食尚可,二便调。舌暗,苔黄腻,脉弦数。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肺结节病史。余无特殊。
  师处以射干麻黄汤合苇茎汤,处方如下:射干10g,麻黄2g,蜜紫菀10g,蜜款冬花10g,半夏15g,五味子10g,芦根50g,冬瓜子20g,桃仁15g,薏苡仁20g,路路通30g,7剂,冲服。
  二诊(2022.3.8):患者诉咳嗽已缓解十之七八,在前方基础上稍作调整。处方如下:射干10g,麻黄3g,蜜紫菀10g,蜜款冬花10g,半夏15g,五味子10g,芦根50g,冬瓜子15g,桃仁15g,薏苡仁30g,路路通30g,12剂,冲服。
  按:关于咳喘,《素问•咳论篇》有“聚于胃,关于肺”之说。《素问•经脉别论
篇》有“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
上膈属肺”,可见肺胃经脉相连。水饮入胃后,储存胃中,再由脾气运化水液,上输至肺,由肺气敷布,通过三焦布散全身。水液代谢亦需借助中焦脾胃运化,再由上焦肺的布散,才能正常运行。秋冬季节,气候寒冷,此时若不慎感寒或失于调护,饮食生冷,致肺胃功能失调,内外合邪则易患感冒、咳喘等。本例患者在春节前后发病,正值气候寒冷之时,又加之春节饮食丰富,可从脾胃功能及气机升降这方面考虑。
  射干麻黄汤,源自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由射干、麻黄、生姜、细辛、紫菀、款冬花、大枣、半夏、五味子共9味药组成。《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篇提出: “风舍于肺,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时唾浊沫,时时振寒……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可见“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为射干麻黄汤两大主症。本患者咳嗽咳痰可看作适应症。《素问•藏气法时论篇》有“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肺失肃降,肺气上逆,可出现咳嗽、咳喘等,属实证,当以味苦之品降泄上逆之肺气,止咳平喘。射干,《神农本草经》载其“味苦,性平;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咳嗽迁延日久,外感变为内伤,多波及气血,予苦平之射干,在解除肺的宣降功能失调同时,尚能调和体内气血。麻黄,《神农本草经》谓其“味苦温,治中风伤寒头痛……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半夏,《神农本草经》谓其“味辛平,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具有燥湿化痰、和胃止呕功效。《素问•藏气法时论篇》有“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五味子,《神农本草经》谓其“味酸温,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具有敛肺止咳之效。紫菀和款冬花是治疗咳嗽的常用药对,具有润肺、止咳、化痰之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首页|论坛|会员|中医名方方证网 ( 鄂ICP 19025034号 )

GMT+8, 2025-5-22 18:44 , Processed in 4.72978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