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中医名方方证网

2月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发表于 2022-3-11 10:5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患者,男,59岁,2022年2月13日初诊。主诉:胸闷间断发作14年,加重6个月。患者14年前劳累后自觉心慌、胸闷、气短,未予重视。2008年4月9日,因突发心房颤动,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此后间断服用倍他乐克、参松养心胶囊、丹参滴丸等药物,近6个月来,自觉心慌、胸闷、气短症状加重。刻下症见:心慌、胸闷、气短间断发作,每次持续约3 min,伴有心前区灼热感,偶有睡眠时因胸部憋闷导致眠醒,二便调,舌暗、苔黄腻,脉滑。查心电图结果示:Ⅱ、Ⅲ、a VF导联T波低平,ST段压低。西医诊断: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心律失常(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诊断:胸痹(痰瘀互结证);治法: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祛痰通络;予养心活血汤加减,处方:党参18 g,麦冬15 g,五味子10 g,丹参30 g,陈皮10 g,三七粉3 g(冲服),佛手15 g,黄连10 g,莪术15 g,赤芍18 g,川芎15 g,炙黄芪30 g,瓜蒌皮18 g,薤白24 g。14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口服。
二诊:患者服上药后,心慌、胸闷、气短等症状明显缓解,未再发生睡眠时胸部憋闷导致眠醒现象,舌暗淡、苔微黄腻,脉滑。效不更方,上方继服7剂后心慌、胸闷症状消失。随防时患者心慌、胸闷症状未复发,心电图结果无异常。
按语:冠心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多因脏腑虚损,气血阴阳失调或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等因素使脉络瘀阻不通。临床治疗常通补兼施,标本兼治。发作频繁者,应“急则治其标”,多用通络止痛之法,调气活血,化痰宣痹,通阳散结。病情稳定时,则“缓则治其本”,多用扶正固本之法,温阳益气,滋阴养血。临床应根据病情辨证施治,灵活运用通补之法,使温而不燥,滋而不腻,活血而不破血,畅达血脉,恢复脏腑功能,从而解除病痛。本例患者心慌、胸闷、气短反复发作14年余,病程日久,脏气亏虚,心气不足,无力行血,脉络不通,胸阳不展,故见心慌、胸闷、气短;脉络不通,痰瘀阻滞,日久郁而化热,故见心前区灼热感;舌暗、苔黄腻,脉滑均为痰瘀互结之征。故雷老师治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祛痰通络之法。方用养心活血汤加减,以党参、麦冬、五味子、丹参、陈皮、三七粉益气活血通脉,方中易人参为作用力量较缓和的党参,配以黄芪增强益气之功,莪术、赤芍、川芎增强活血化瘀之力,佛手、瓜蒌皮燥湿化痰、理气止痛,薤白通阳散结、行气导滞,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诸药合用,既益气养阴以扶正,又活血化瘀、祛痰通络、清热燥湿以治标,标本兼顾,效果显著。二诊时效不更方,上方继服以巩固疗效至心慌、胸闷症状消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首页|论坛|会员|中医名方方证网 ( 鄂ICP 19025034号 )

GMT+8, 2025-5-23 04:01 , Processed in 0.38688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