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徐某 性别:男 年龄:57岁 科室:肿瘤科 主诉:胆囊癌术后放化疗3年余 现病史:患者2018年9月发现胆囊癌累及胰腺和十二指肠,术后病灶残存恶性,化疗多周期,2019 年11月确诊肝转移,射波刀联合化疗。现症见;面色紫暗,胁肋部胀痛灼热,胸闷腹胀,身热倦怠,口渴肢酸,食欲不振,抑郁烦躁,舌红苔厚腻,脉弦滑。 既往史:无。 辅助检查:2022-03-06PET-CT①肝左外叶转移射波刀治疗后,肝左外叶金属卡前外侧密度不均,PET 显像略见放射性浓聚,提示局部代谢提高;②脂肪肝程度较前减轻;③原左肺下叶近胸膜下结节,此次未见明确显示;④右肾囊肿 诊断:中医诊断:癥瘕 湿热瘀阻 西医诊断:胆囊中低分化腺癌 治则:清热利湿,化瘀消癥 方剂:茵陈30g 豆蔻6g 藿香10g 黄芩10g 土茯苓30g 三七9g 乌梢蛇10g 郁金30g 穿山甲10g 醋鳖甲10g 预知子 10g 醋商陆10g 麦芽30g 薄荷6g 土鳖虫 6g 牡蛎 30g 炒惹苡仁60g 10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饭后温服 体会:中医典籍虽无胆囊癌的名称,根据本病的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古代中医典籍记载中的“癥瘕”“胁痛"“黄痘"及“腹痛”等疾病与本病类似。《灵枢.胀论》篇中有“胆胀者,胁下胀痛”,“肝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少腹”的记载。汉代《伤寒论.太阳病》描述“结胸症”的症状是:“膈内疼痛、拒按、气短、心下部坚硬胀满、身发黄"等,与胆囊癌颇为相似。胆囊癌其病机为肝胆失于疏泄,脾胃虚弱,癌毒秉虚侵人人体,气滞、血瘀、湿毒互结而发病。病属难治之证虚实夹杂,以虚为本,毒瘀湿阻为标。临床上可因人因时不同证候表现或诸证兼杂。中医学认为,胆附于肝,与肝相为表里。凡气血郁积胆腑,湿热瘀结中焦,必影响肝的疏泄和胆的中清、通降。加之患者有肝转移,证属少阳厥阴表里同病,田此甘露消毒丹(医效秘传》)的基本方贯穿始终,茵陈清热利湿而功擅退黄,豆蔻、藿香为芳香之品可辟秽化浊,宣湿浊之壅滞,令气畅而湿行。鳖甲、穿山甲、牡蛎则源于《温疫论》中三甲散,乃厥阴之方,以软坚化积、平肝潜阳,扶正不恋邪,达邪不伤正。兼顾肿瘤痰瘀互结之病机,以乌蛇、三七、土鳖虫破血消癥;醋商陆、薏苡仁、牡蛎、醋鳖甲皆可化痰散结。 随后结合患者口苦咽干,不欲饮食,脉弦滑等相关四诊资料,考虑“胆病以肝求之”肝气郁结不解,也是病因之一。处方曾将甘露消毒丹改以小柴胡汤(《伤寒论》)为基本方,柴胡舒畅肝胆经气之郁滞,配黄芩使邪热外透内清,共解少阳之邪,配以浙贝母化痰散结兼以疏肝,莪术主人肝经,破血行气兼以止痛。治疗期间,因脾胃气虚,不能制约肾水,下焦气化失常,湿热壅滞,水溢下焦,腰以下为肿也,故融人牡蛎泽泻散(《伤寒论》)中牡蛎咸寒走肾,敛心阳以下交;商陆、海藻软坚以入血,破痰饮、利水湿。整个治疗过程中,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确定基本方,兼顾临床症状的变化随症加减,患者坚持服药2年余,生存期显著延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