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赵某 性别:男 年龄:71岁 科室:肿瘤科 主诉:右腹股沟肿物2个⽉,消瘦、乏⼒1个月余。 现病史:患者1年前右颈下1个淋巴结肿⼤,约1.5厘⽶×1.2厘⽶X1.0厘⽶,于外院手术切除。 病理为⾮霍奇⾦淋巴瘤。经检查腋下、纵隔、腹股沟淋巴结侵犯。患者继⾏化疗6个疗程,放疗 1个疗程,肿物消失,疗效为完全缓解。近2个月来右腹股沟处出现淋巴结肿⼤,B超⽰⾮霍奇⾦淋巴瘤化疗后复发,因年事已高拒绝手术及化疗,故转中医诊治。现症见:患者右腹股沟触及1个椭圆形约2厘⽶×1.5厘⽶×1.3厘米大肿块,皮色如常,质硬,无压痛,推之不移,面黄消瘦,神疲乏⼒,易汗出,头昏少寐, 咽喉⼲燥,舌红,舌前部无苔,根部苔薄黄,脉细数。 既往史:无。 辅助检查:无。 诊断:中医诊断:恶核 ⽓阴两虚,痰凝⽓结,脉络瘀阻。 西医诊断:⾮霍奇⾦淋巴瘤放化疗后复发。 治则:益⽓养阴,化痰散结,解毒消瘀。 方剂:太⼦参15g,⽞参15g,黄芪30g,⽣地黄12g,当归12g,鸡⾎ 30g,⼭萸⾁12g,法半夏10g,青⽪6g,陈⽪6g,茯苓15g,僵蚕10g,浙贝母10g,夏枯草 15g,莪术10g,郁⾦10g,⽯斛12g,蚤休10g,⼭慈姑12g,半枝15g,猫⽖草15g。 14剂,每⽇1 剂,⽔煎服,分两次饭后温服。同时配合软坚消瘤⽚,每次1粒,每⽇2次。服上药3个⽉,诸症明显好转,守⽅增减续服半年,诸症悉除,本院B超复查,肿块消失。⾄2022年5⽉,未发现复发及转移。 体会:本案辨证⽓阴不⾜痰瘀互结,因此⽴⽅也是如此,药⽤黄芪、太⼦参、⽣地、⽞参、⼭萸⾁、⽯斛益⽓养阴,当归、鸡⾎藤、青陈⽪、郁⾦、莪术养⾎活⾎理⽓通络,其中青陈⽪还能疏肝;⼭慈菇、半枝莲、僵蚕、莪术、夏枯草、⽞参化痰散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