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中医名方方证网

参苓白术散治疗腹痛一则(10月医案)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发表于 2021-12-8 10: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xxy 于 2021-12-8 10:05 编辑

主诉:间断腹痛1年余,再发加重2天。
患者诉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脐周为主,伴反酸,胸骨后烧灼样疼痛不适,大便不规律,无恶心呕吐、发热恶寒、厌油黄疸等不适,曾在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就诊,行胃镜检查示“1.胃底粘膜病变;2.慢性萎缩性胃炎;3.十二指肠球炎”,予口服药物(奥美拉唑等)治疗,上述症状可缓解,但反复发作。症见:腹痛,脐周为主,反酸,胸骨后烧灼样疼痛不适,大便不规律,乏力,无恶心呕吐、发热恶寒、厌油黄疸等不适,纳差,睡眠可,小便可。自起病以来,神清,精神欠佳,体力下降,体重未见明显变化。
《内经》已提出寒邪、热邪客于肠胃可引起腹痛,如《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引急,故痛。……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并提出腹痛的发生与脾胃大小肠等脏腑有关。《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对腹痛的病因病机和症状论述颇详,并提出了虚证和实证的辨证要点,如谓:“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前条还明确指出了攻下后“黄苔”消退与否是验证肠胃积滞是否清除的标志。同时还创立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治法方剂,如治疗“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的附子粳米汤,治疗“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的大建中汤等。《诸病源候论•腹痛病诸候》首次将腹痛作为单独证候进行论述,并有急慢腹痛之论。《医学发明•泻可去闭葶苈大黄之属》篇,明确提出了“痛则不通”的病理学说,并在治疗上确立了“痛随利减,当通其经络,则疼痛去矣”的治疗大法。
中医诊断:腹痛 脾肾虚弱;西医诊断:1.腹痛原因待查: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其他? 2.慢性胃炎;3.十二指肠球炎;
予患者行中医穴位贴敷、艾灸等特色治疗后,中药予以“健脾益肾,行气止痛”法拟方,开方如下;
太子参 8g         茯神 20g          麸炒白术 15g      海螵蛸 20g        
麸炒枳壳 12g      醋延胡索 15g      熟地黄 12g        酒萸肉 20g        
山药 15g          盐泽泻 8g         茯苓 8g           盐益智仁 20g      
枸杞子 15g        地黄(生) 15g    炙甘草 8g         当归 15g     
石菖蒲 15g        
        中药4付,每天一剂,煎药机煎药,口服(中药)。
太子参、白术健脾益气、茯神、茯苓安神定志,海螵蛸、益智仁固精缩尿,枳壳理气宽中,延胡索、当归活血止痛,熟地黄益精填髓,山药补脾益胃,泽泻利小便,枸杞滋补肝肾,诸方合用,共奏健脾益肾、行气止痛之效。
患者服用后,诉腹痛症状好转,疗效可。
2020级 徐小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首页|论坛|会员|中医名方方证网 ( 鄂ICP 19025034号 )

GMT+8, 2025-5-23 03:53 , Processed in 0.36428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