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中医名方方证网

四君子汤加减治疗胃痞案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发表于 2021-12-8 15:4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曾某,女,42岁,初诊时间;2021年10月18日
主诉:间断上腹部痞满不适3月,再发并伴咽喉疼痛4天。
现病史:患者诉3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上腹痞满不适,餐后明显,伴乏力,无恶心呕吐、发热恶寒、厌油黄疸等不适,10月18日于本院行胃肠镜检查示:“1.十二指肠球部多发息肉(钳除)2.胃息肉(胃角,钳除)3.胃窦粘膜隆起性病变(性质待查)4.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5.Barrett's食管 6.乙状结肠息肉(钳除)7.直肠-乙状结肠炎8.外痔”,予以予抑酸护胃、解痉止痛、护肝降酶及给氧等对症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4天前患者感上腹痞满再发,并伴咽喉疼痛,咳嗽,痰少,色黄,遂于昨日来我院就诊,现症见:上腹痞满不适,餐后明显,伴乏力,无恶心呕吐、发热恶寒、厌油黄疸等不适,纳一般,入睡困难,眠浅易醒,大便2-3日一行,质干,小便尚可。自起病以来,神清,精神一般,体力、体重未见明显变化。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否认中毒、输血病史;否认发热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接触史。
过敏史:有头孢类过敏史。
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T 36.5℃         P 73次/分         R 20次/分        BP 126mmHg/85mmHg
    神志清楚,精神一般,发育正常,营养中等,面色萎黄,形体适中,步入病房,查体合作,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头颅型正,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咽部充血,颈软,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性罗音,HR73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肝区无叩击痛,Murphy’s征阴性,肠鸣音正常,双肾区无叩击痛,脊柱四肢关节无畸形,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舌淡红苔薄白中有裂纹脉弦细。
辅助检查:2021-09-14 (彩超)--常规腹部+泌尿系:肝内小钙化灶。 CT:胸部(CT平扫):双侧局部胸膜增厚。2021-09-18 电子胃镜检查:1、十二指肠球部多发息肉(钳除)2、胃息肉(胃角,钳除)3、胃窦粘膜隆起性病变(性质待查)4、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5、Barrett's食管?2021-09-18 电子结肠镜检查:1、乙状结肠息肉(钳除)2、直肠-乙状结肠炎3、外痔。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云“太阴所致为积饮痞隔”。又云《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云“脾小能行气于肺胃,结而不散则为痞”。《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胃病者、腹嗔胀,胃脘当心而痛”。患者中年女性,患者情志不遂,饮食不节,中焦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和发为胃痞病。脾失运化,可见乏力。四诊合参,本病病位在肝、脾、胃,为虚实夹杂,属祖国医学“肝郁脾虚证”之“胃痞病”。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胃痞病(肝郁脾虚证)
西医诊断:1.上腹痞满原因待查:慢性胃炎急发?消化性溃疡?其他 2.Barrett's食管              
治则:疏肝健脾和胃,行气止痛
方药:四君子汤加减,方药如下:
太子参 15g        茯苓 8g           麸炒白术 15g      白及 6g           
醋五味子 20g      枸杞子 15g        覆盆子 15g        仙鹤草 20g        
当归 20g          白芍 15g          大枣 10g          炙甘草 10g        
木香 5g           
        中药4付,每天一剂,冲服,口服(中药)。
治疗结果:偶有腹胀,无其他不适,纳食可,夜寐一般,二便调
撰写学员:文宇航          指导老师:张继红          日期:2021年10月26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首页|论坛|会员|中医名方方证网 ( 鄂ICP 19025034号 )

GMT+8, 2025-5-22 22:58 , Processed in 0.39501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