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中医名方方证网

王红艳12月医案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发表于 2022-1-11 16:5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启膈散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患者:胡发喜,性别:男,年龄:77岁,2021年12月5日初诊。   
现病史:患者于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吞咽梗阻,进食固体及流质时明显,无明显进行性加重,时有嗳气、反酸,无发热恶寒、恶心呕吐、烧心、厌油黄疸等不适,今为求进一步中西医结合诊治,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吞咽梗阻原因待查”收住入院。入院症见:吞咽梗阻,进食固体及流质时明显,无明显进行性加重,时有嗳气、反酸,纳寐欠佳,小便可,大便干结。自起病以来,患者神清,精神欠佳,体力下降,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 有高血压病病史30年,口服螺内酯、拜新同控制血压;有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史,曾多次行心脏支架植入手术治疗,术后长期口服波立维、万爽力、喜格迈(尼可地尔)、阿托伐他汀钙片;有糖尿病病史2年,口服阿卡波糖及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有慢性胰腺炎、慢性胃炎病史;有胆囊切除手术史,有多次胆道结石ERCP+EST取石术史;2021年09月15日于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有慢性胃炎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外伤、中毒史。
家族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T 36.6℃         P 69次/分         R 19次/分        BP 138mmHg/72mmHg
    神清,精神欠佳,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形体适中,步入病房,慢性面容,对答切题,检查合作。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各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型正,口唇无紫绀,咽部不充血,双侧扁桃体不肿大。颈软,颈静脉无充盈,甲状腺不大,气管居中。胸廓无畸形,双肺呼吸音稍增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叩诊心浊音界不大,HR 86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s征(-),肠鸣音可,移动性浊音(-),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不肿,NS(-)。舌红苔腻脉弦滑。
专科检查: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s征(-),肠鸣音可,移动性浊音(-),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不肿。
辅助检查:2021-10-12 我科出院小结一份:-09-25 新冠病毒核酸筛查示阴性。2021-09-27 腹股沟区彩超:双侧腹股沟淋巴结可见。2021-09-28 尿常规、粪便常规+潜血未见异常。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老年女性患者,素有情志不遂,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气机不畅,郁而化热,肝胃郁热,肝气犯胃,故发吞咽梗阻;气机失畅达,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故有嗳气、反酸;舌红苔腻脉弦滑均为痰气交阻之象。《临证指南医案•噎膈反胃》谓:“噎膈之症,必有瘀血、顽痰、逆气,阻隔胃气。”《太平圣惠方•第五十卷》认为:“寒温失宜,食饮乖度,或忿怒气逆,思虑伤心致使阴阳不和,胸膈痞塞,故名膈气也。”四诊合参,本病病位在肝,证属实证,属祖国医学“噎膈病”之“痰气交阻”证范畴。
西医诊断依据:1.患者胡发喜,男,77岁;2.因“吞咽梗阻1月”入院;3.既往史:有高血压病病史30年,口服螺内酯、拜新同控制血压;有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史,曾多次行心脏支架植入手术治疗,术后长期口服波立维、万爽力、喜格迈(尼可地尔)、阿托伐他汀钙片;有糖尿病病史2年,口服阿卡波糖及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有慢性胰腺炎、慢性胃炎病史;有胆囊切除手术史,有多次胆道结石ERCP+EST取石术史;2021年09月15日于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有慢性胃炎病史;.入院症见:吞咽梗阻,进食固体及流质时明显,无明显进行性加重,时有嗳气、反酸,纳寐欠佳,小便可,大便干结;5.体检:BP 126mmHg/80mmHg,双肺呼吸音稍增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s征(-),肠鸣音可,移动性浊音(-),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不肿;6.辅检:同前。
入院诊断:
中医入院诊断:噎膈病(痰气交阻)
西医入院诊断:1.吞咽梗阻原因待查   2.慢性胃炎  3.高血压病3级 极高危
           4.冠心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功能Ⅱ级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
           5.2型糖尿病
诊疗计划:
    1)本病符合噎膈病的诊断,按照噎膈病的中医诊疗方案执行;
    2)脾胃科护理常规,Ⅱ级护理,低盐低脂糖尿病易消化饮食;监测血压及三餐前后血糖;
    3)入院完善相关检查:三大常规+粪便潜血、血凝、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谱、糖化血红蛋白、乙肝表面抗原、C14-UBT、心电图、心脏彩超、胸部CT、胃肠镜等;
    4)予中药内服以开郁化痰,和胃降气为法组方,方用启膈散加减,处方如下:
         丹参15g  郁金10g  砂仁10g  北沙参10g
         浙贝12g  茯苓10g  瓜蒌15g  法半夏10g
         陈皮10g  栀子15g   苏梗15g  煅瓦楞子30g
         海螵蛸15g 香附12g   竹茹10g  旋覆花20g 包煎
         3付,日1付,加水500ml,煎取300ml,分3次温服;
  5)予穴位贴敷治疗以疏肝行气解郁,药用科内自制制剂行气导滞方,穴选:中脘、双天枢、双足三里,每日1次,每次2小时;
  6)予隔姜灸治疗以健脾助运,穴选:中脘、神阙,每日1次;
  7)内科基础治疗予雷尼替丁抑酸护胃,间苯三酚解痉等对症支持治疗;
  8)调畅情志,避免不良刺激;
  9)卫生宣教。
           3付,取上方1付,浓煎取汁300ml,分3次温服;
8/12    中药如6/11日
11/12    中药如6/11日
14/12    中药如6/11日
17/12 主治医师查房,患者诉吞咽梗阻,嗳气、反酸、等不适较前明显好转。
                                       编辑人: 王红艳
                                       指导老师:李浩然
                                             2022年12月28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首页|论坛|会员|中医名方方证网 ( 鄂ICP 19025034号 )

GMT+8, 2025-5-23 01:24 , Processed in 0.55955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