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胃痛一例
阎某,女,41岁,2021年2月4日初诊。
初诊: 2021年2月4日
主诉:胃痛半月余
现病史: 患者诉半月前出现胃脘隐痛,小腹胀满,伴头晕目眩,月经先期,舌绛苔薄,脉弦。
既往史:既往体健
辅助检查:无
中医诊断:胃痛 中医证型:肝失疏泄,横逆犯胃
西医诊断:胃痛
处理:
治则:柔肝理气,扶助中宫
处方:中脘+,气海+,胃俞(双)+,太冲(双)-,三阴交(双)+。
手法:捻转提插补泻,留针10分钟。
二诊:2021年2月5日
针后胃脘得舒,口苦,时有泛恶、嗳气,临经腹部作胀隐痛,两乳亦胀,脉弦,苔薄质红。肝气郁结,气滞不畅,冲任失调,治拟疏肝理气,通调冲任。
处方:内关(双)-,中脘+,气海+,关元+,归来(双)-,公孙(双)+,太冲(双)-。
手法:同上。
中药:逍遥散60克,每日早晚各服4.5克,开水送下。
三诊:2021年2月9日
前投疏肝理气之法,病势大减,脉来小弦,舌苔薄滑。再拟原法出入。
处方:内关(双)-,中脘+,气海+,胃俞(双)+,足三里(双)+,太冲(双)-。
手法:同上。
四诊:2021年2月18日
劳累之后,眩晕复作,胸闷肢软,腰部酸楚,脉来小弦,舌苔薄滑质绛。
肝肾亏虚,气火上凌,治拟柔肝益肾,宽中悦胃。
处方:内关(双)-,中脘+,气海+,侠溪(双)-,足三里(双)+,肾俞(双)+,风池(双)-。
手法:同上。
五诊:2021年2月22日
眩晕,头颠作胀,时欲泛恶,胸胁闷胀,夜寐尚安,脉小弦,苔薄滑。病久正虚,治再宗前酌议。
处方:内关(双)-,中脘+,气海+,足三里(双)+,太冲(双)-,侠溪(双)-。
手法:同上
六诊:2021年2月25日
头眩时起,胃纳渐振,脘腹作胀,腰部酸软,脉来小弦,舌苔薄白。症情好转,治再原议酌减。
处方:内关(双)-,中脘+,气海+,足三里(双)+,肾俞(双)+,风池(双)-,侠溪(双)-。
手法:同上
讨论:先贤叶天士有“女子以肝为先天,阴性凝结,易于拂郁”之论。本例患者,年近六七,冲任渐衰,血气日减。肝者藏血之脏,全赖阴血濡润,才能柔和为用。今冲任血衰,则肝少血养而气必升动,动则横乘土位而成胃病。头晕作胀者,肝阳上亢之证;少腹胀满,月经先期,是肝郁化火、热在厥阴之故;脉弦舌绛,亦肝旺火盛之象。故施柔肝理气之法以治本,扶助中宫之法以治标。取太冲穴用泻以平肝火;用三阴交施补,和血柔肝;兼补中脘、胃俞,俞募配合,实胃以御木侮;佐用气海生气之源,以调理一身之气机。故一诊而胃痛得舒。二诊月事来潮,有口苦、泛恶、嗳气、腹痛、乳胀之象,皆肝郁气滞之故。故改用八脉交会穴内关配公孙,以调阴维与冲脉之气,泻内关意在清营分之郁火;补公孙是调补冲任之脉气;并配归来,以调理胞宫而治腹痛;加关元、佐气海以补气理气;并用逍遥散,重在疏肝。故三诊时病势大减。四诊、五诊、六诊,趁胜而进,加用肾俞滋水以涵木,用足三里以加强和胃;用侠溪疏泄少阳胆木之气,以释胃侮;取风池以治头晕作胀。此皆加减之法,仍不离疏肝理气、扶胃和中之宗旨。至六诊,病情好转而停治。
规培医师:孔令轩
带教老师:雷华平
时间:2021.0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