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中医名方方证网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加减治疗湿疮案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发表于 2021-9-29 23:5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孙宇杰 于 2021-9-29 23:55 编辑

撰写人:孙宇杰 审阅人:李浩然
程某,男,38岁,2021年7月22日就诊。患者半年前出现四肢皮肤红疹、瘙痒,至外院治疗,症状缓解。近三天上症再发加重,皮疹破裂可见清稀浆液,纳差,口干多饮,小便频多。舌淡,苔薄白,舌下脉络曲张,脉弦滑。

诊断:中医诊断:湿疮  湿热中阻
   西医诊断:湿疹
处方:
麻黄8g      连翘10g    赤小豆10g   土茯苓30g
桑白皮10g   苦杏仁10g  石膏15g     当归10g
川芎10g     生地黄10g  赤芍10g     蒺藜10g
白鲜皮10g   桃仁6g
7剂,水煎温服,日1剂,分3次服用。

二诊,患者皮疹明显减少,瘙痒已不明显,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予前方加减,处方:
麻黄8g      连翘10g    赤小豆10g   土茯苓30g
桑白皮10g   苦杏仁10g  石膏15g     当归10g
川芎10g     生地黄10g  赤芍10g     蒺藜10g
白鲜皮10g   桃仁6g     徐长卿10g   玉竹10g
7剂,水煎温服,日1剂,分3次服用。

按:麻黄连轺(翘)赤小豆汤出自《伤寒论》第262条曰:“伤寒,热瘀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伤寒瘀热在里,口烦渴,小便不利,身发黄,脉滑数,当服茵陈蒿汤,清热利湿退黄。今反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显然非里有湿热,而是伤寒有热,拂郁在表,失于清透,汗不出,困闭于内,黄毒泛于肌表所致。
伤寒在表,治当麻黄、生姜辛温发汗,杏仁宣肺止咳,有利疏表;连翘,梓皮清热祛风止痒,赤小豆排毒,清热利小便,甘草、大枣和胃益中,资津以行汗,汗出热退,使肌表拂郁之邪得解,瘀热发黄必随之而退。从方证分析:身必黄,黄毒必肤浅,另有瘙痒之征,无湿热壅实,口燥烦,小便少,苔黄便干等里症,故不宜栀子柏皮汤治,而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解表退热,祛湿止痒。
该患者并见口干多饮等里热、津伤之征,故加入石膏,以清阳明之热;生地黄、玉竹等,养阴生津;当归、川芎、桃仁等,以图“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临证心得: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的当代临床运用十分广泛,主要用于:一、以皮肤瘙痒、水疱、糜烂、渗出等为特征的皮肤科疾病;二、以发热、水肿为表现的泌尿系疾病;三、湿热黄疸、小便不利者。
临床病症变化多端,经典条文不可能逐一论述,而《伤寒》的文字更是格外精炼,应当勇于思考、探索,以期充分发挥甚至拓展经典方剂的应用范围,而不可过于拘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首页|论坛|会员|中医名方方证网 ( 鄂ICP 19025034号 )

GMT+8, 2025-5-23 00:16 , Processed in 0.31461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