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xxy 于 2021-12-8 10:06 编辑
中医治疗结肠良性肿瘤一则
朱某,女,65岁,患者诉2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上腹胀痛不适,间断加重,偶有反酸,无口干,无恶心呕吐、发热恶寒、厌油黄疸等不适,未行特殊诊治,上症时轻时重。3天前患者感上症再发加重,遂来门诊就诊,门诊行胃镜检查示“ 1、胃多发息肉(切除)2、十二指肠球部多发息肉(切除)3、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胆汁反流;电子结肠镜检查:1、乙状结肠息肉(切除)2、结肠多发息肉(切除)3、直肠多发息(肉切除)4、结肠黑病变。”症见:上腹胀痛不适,偶有反酸,纳差,寐欠安,大便不规律,夜尿频。自起病以来,神清,精神欠佳,体力下降,体重未见明显变化。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病检提示:1.(胃体)胃底腺息肉;2.(十二指肠球部)黏膜组织呈慢性炎症改变;3.(结肠)增生性息肉,部分呈管状腺瘤改变;4.(乙状结肠)管状腺瘤。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云“太阴所致为积饮痞隔”。又云《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云“脾小能行气于肺胃,结而不散则为痞”。《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胃病者、腹嗔胀,胃脘当心而痛”。患者老年女性,患者情志不遂,饮食不节,中焦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和发为胃痞病。肝胃不和,胃气上逆,故有反酸不适。脾失运化,可见乏力纳差。四诊合参,本病病位在肝、脾、胃,为虚实夹杂,属祖国医学“肝郁脾虚证”之“胃痞病”。
中药予疏肝健脾,行气消痞法治疗,处方如下:
柏子仁 20g 郁李仁 20g 炒火麻仁 15g 北柴胡 12g
当归 15g 白芍 15g 麸炒白术 10g 白及 10g
仙鹤草 30g 地黄(生) 15g 合欢皮 15g 佛手 15g
党参片 10g 炙甘草 10g 麸炒枳壳 10g
中药4付,每天一剂,煎药机煎药,口服(中药)。
该方采用逍遥散加减,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甘草健脾养心,柏子仁、郁李仁、火麻仁共奏润肠通便之效,合欢皮安神,如此配伍既补肝体,又助肝用,气血兼顾,肝脾并治。
服用4方后,患者诉上腹部不适好转,纳一般,寐好转,故开下方:
柏子仁 20g 郁李仁 20g 炒火麻仁 15g 北柴胡 12g
当归 15g 白芍 15g 麸炒白术 10g 白及 10g
仙鹤草 30g 地黄(生) 15g 合欢皮 15g 佛手 15g
党参片 10g 醋延胡索 15g 麸炒枳壳 12g 姜厚朴 15g
石菖蒲 15g
中药4付,每天一剂,煎药机煎药,口服(中药)。
在上方加用延胡索活血理气止痛,石菖蒲化湿开胃。
一个月后随访:患者诉上腹部疼痛明显好转,无反酸嗳气,纳寐可,二便调。
2020级 徐小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