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中医名方方证网

10月医案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发表于 2021-12-8 13: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患者姓名:范某  某    性别:男   年龄:1岁零6个月
患者3天前出现发热咳嗽,医院予以常规退热治疗,热退后出现腹泻,后逐渐加重转为水泻,日20余次,医院续予以补液治疗,症状不减,患儿继而出现呕吐,进食减少。症见见:低热(37.9℃),咳嗽少痰,面色萎黄,精神萎靡,饮水较多,小便量少(1天当中仅于傍晚 6点左右小便1次),舌质淡,苔薄白,眼窝较凹陷,心率120次/分。
中医诊断:泄泻  阴竭证
西医诊断:急性肠炎
治法:回阳救逆
方药:大回阳饮加半夏、茯苓、人参、怀山药、肉桂各6g(碎),拟方如下:
生甘草  6g         干姜      6g        生附片   6g       肉桂        6g
生平夏 6g          茯苓     8g         人参须   6g,       怀山药    12g      
3剂,浓煎,加适量红糖调味,趁热温服,忌口生、冷、水果、油腻、发物等,嘱撤掉液体出院观察。
复诊:来电述患儿腹泻已止,低热、咳嗽、呕吐等症状已消,精神状态较好。
心得体会:辨病应先定六经,再分表里,再扣方证,再细化药则证,再权变配伍。患儿低热(37.9℃),咳嗽少痰,面色萎黄,精神萎靡,当表里双解;水泻日 20余次,饮水较多,小便量少,眼窝较凹陷,提示患儿已有阴竭之象;予补液治疗而诸证未减且继发呕吐说明患儿太阴几近虚衰,已无力运化,静脉输液并不能起到真正的补液作用,反倒会进一步清消卫阳,助邪为惠,当立即撤掉输液并采用纯中药治疗(回阳救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首页|论坛|会员|中医名方方证网 ( 鄂ICP 19025034号 )

GMT+8, 2025-5-23 02:51 , Processed in 0.40193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