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中医名方方证网

医案2021.12 游茴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发表于 2022-1-5 15: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1.12
李某,女,58岁。
自述心胸部阵发性刺痒难忍已数月。日发数次,每次发作时间长短不一,每因忧思恼怒而诱发。伴有头晕、心烦、口苦、咽喉不爽、嗳气纳减,大便不畅、四肢无力等症,1972年4月曾因肝脾肿大到县医院检查。诊为“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
根据患者面色苍黄晦暗,舌质紫暗有瘀斑,舌苔薄腻,中心微黄,脉弦滑而大,重按少力,中医辨证属肝脾气虚,气滞血瘀,兼有湿热。因虑其体虚,乃仿王清任助阳止痒汤意,以补气活血为主,兼清湿热。
黄芪15克  党参15克  当归10克   丹参15克
桃仁 6克  红花 6克   清半夏10克 瓜蒌12克
炒山栀10克 郁金10克 茯苓10克  炒枣仁15克。
5剂,水煎,一日三次,一日一剂。
二诊(8月14日):服上方二剂后,自觉四肢较前有力,但心痒不减,大便略干,余症同前。乃改以温胆汤加味。
陈皮10克  清半夏10克  茯苓10克  甘草6克  
枳壳10克  竹茹10克    胆草6克  炒山栀6克
淡豆豉6克  苦参10克  白藓皮12克  丹参15克
生龙骨15克 生牡蛎15克
3剂,水煎,一日三次,一日一剂。。
三诊(12月16日):服药后当日夜间心痒即未发作,安然入睡,其他诸症悉减,大便亦通畅。舌苔薄腻稍显黄色,脉象见小仍虚。守上方再进二剂,病告痊愈。
后以调补肝脾为主,缓图其本,并嘱其注意精神调养。随访三月,未见复发。
按:
祖国医学关于“痒”的记载,始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是言疮疡、疼痛、瘙痒等多属于心的病变,一般认为与心火亢盛、热壅血滞有关。在这里,“痒”只是疮疡发病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症状而已。
“庠”作为一个独立病证提出,则多见于皮肤瘙痒症,如《外科正宗》载有“痒风”病,其形成系由湿热蕴于肌肤,不得疏泄,或因血虚肝旺,生风化燥,肌肤失养所致。
而此例患者“痒”的部位在“心中”,实为罕见。笔者尚未发现古代医籍有类似的记载,究其病机,概由患者平素肝脾气虚,生湿化热,蕴于中焦,复因情志刺激,肝气郁而化火,横逆犯胃,湿热蒸腾,上扰胸膈而致气血不和,遂生此怪症。
温胆汤出自《千金要方》,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因胆虚痰热上扰所致的虚烦不眠,胸闷,呕吐痰涎等症。因本病例由中焦湿热蕴积所致,故以温胆汤清化痰热,和胃降逆为主;辅以栀子、豆豉清热除烦,同时配以龙胆草、苦参、白藓皮清熟燥湿止痒,佐丹参养血和血,龙牡镇静安神。上药合用,使湿热清、血脉和,而痒症自除。
                                                                                                                                               撰写人:游茴
                                                     审阅人:叶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首页|论坛|会员|中医名方方证网 ( 鄂ICP 19025034号 )

GMT+8, 2025-5-23 02:51 , Processed in 0.38431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