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医案 患者向某某,女,10岁零11月 首诊时间:2022.02. 09 主诉:反复眨眼、挤眉弄眼、做怪相伴咳嗽半月余。 现病史:患者家长诉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眨眼、挤眉弄眼、做怪相、耸肩等不自主运动,常于情绪紧张、疲劳时出现,伴咳嗽,无恶寒发热,当时未与重视,后续上述症状反复发作,遂至我院门诊就诊。 现症见:眨眼、挤眉弄眼、做怪相、耸肩,常于情绪紧张时出现,伴咳嗽,咳白痰,量少,易咳出,无恶寒发热等症状,自起病以来,患者精神尚可,纳食可,夜寐可,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既往史:既往有过敏性鼻炎病史,于我院儿科行口服中药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无其他病史。 辅助检查:暂无。 诊断: 中医诊断:咳嗽 中医证型:风寒袭表证 西医诊断:1. 小儿抽动症 2. 过敏性鼻炎 处理(包括中医治则和方剂) 1、中医治则:疏风散寒 2、方剂:桑菊饮加减 桑叶12g 菊花10g 芦根12g 防风10g 苍耳子15g 辛夷15g 生地黄12g 甘草6g 川芎15g 胆南星10g 法半夏10g 厚朴15g 北柴胡12g 白芍15g 细辛6g 焦栀子15g 中药5剂,每日1剂,日3次口服 按: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以局部肌肉抽搐及口出奇特叫声为主症的疾病。它是一种病于儿童时期的神经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脸部肌肉抽搐,见挤眼、龇牙,做出某种怪相。其次是颈部及四肢抽搐症,如头部抖动、点头、喉内咯痰声、扭脖子、摇动手臂、抖动腿等。同一患儿的抽搐均较固定刻板,但也可以表现为各种抽搐症状的综合。某些患者的若干抽搐症状在不同阶段可以此起彼伏。抽动症儿童可伴有其他神经症状如睡眠不安、夜惊、运动不安、遗尿。患儿病前性格往往容易兴奋、任性、易激怒、固执等特点。本病多见于学龄期儿童,男孩多见于女孩。中医文献没有该病的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可概括为祖国医学的肝风、搐搦、瘛、 掣、颤等范畴。 小儿气机紊乱与肺密切相关,认为幼儿娇肺易损伤,小儿 “肺常不足”,且肺位最高,为五脏之华盖,不耐寒热易为外邪所侵,或从皮毛而入,或由口鼻上受,肺皆首当其冲,肺为邪侵易致传变,肺在五行属金,若肺金有病,不能发挥正常克制肝木的作用,则肝木有余乘脾使土虚; 肺金病,则肾水不足,不足之肾水又不能正常克制心火使心火有余。这与小儿 “肝常有余”、“心常有余”、 “肾常虚的特点一致,且有一定的联系性。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导致一系列五行生克制化的异常循环。从肺论治正是基于此,切断病邪入侵途径,防止疾病传变,以安未受邪之地。从肺论治是中医整体观的具体体现。一方面,肝与肺经脉相通, 《灵枢·经脉》云: “肝足厥阴之脉……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另一方面, “肺主气”、 “主治节”,治理调节一身之气机。《素问·灵兰秘典论》曰: “肺者,相传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张介宾云: “肺主气,气调则营卫脏腑无所不治,故曰治节出焉。”姚绍虞云: “肺之为脏,上通呼吸,下复诸脏,亦犹相传之职。佐一人以出治,而为百僚之师表也。”叶天士指出: “人生之气机应乎天地自然肝从左而升,肺从右而降,肺病主降日迟,肝司横逆日速。”近代医家张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女科方》云: “人之脏腑一气贯之,若营垒联络,至为犄角。一处受攻,则他处可为之救应。”说明肝肺两脏在气机升降运动上存在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关系。若肺金宣降不及,则肝气可有余而亢动,所以应当从肺论治。但从肺论治不仅仅是一味治肺,而只是间调他脏的一种方法。 跟师学生:向娇娇 指导老师:段绮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