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62岁,2022年03月13日初诊。主诉:反复胃脘部疼痛4年,加重1个月。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疼痛,尤以餐后为甚,曾于当地某医院治疗,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后症状稍有缓解;近1个月上述症状加重,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后症状未见缓解。现症:胃脘部疼痛不适,进食后加重,反酸,胃部或胸骨后有烧灼感,便溏、2~3次/d,纳呆,无恶心、呕吐、口干、口苦,近期体质量下降2~3kg,其余无特殊不适,舌质黯,苔黄白相间、厚腻,脉弦。胃镜检查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活体组织检查示:①低级别上皮内瘤;②重度肠化。
西医诊断:慢性菱缩性胃炎。
中医诊断:胃脘痛,辨证为脾虚湿阻兼血瘀证。
治法:健脾除湿,化瘀通络。方予平胃散加味,处方:苍术15g,厚朴12g,陈皮12g,党参15g,广藿香12g,佩兰15g,石菖蒲15g,海螵蛸15g,煅瓦楞子15g,浙贝母10g,三棱10g,莪术10g,丹参12g,麸炒白术15g,白芷10g,炙甘草6g。7剂,1剂/d,水煎,早、中、晚饭后分服。2022年03月20日二诊,患者服药后胃脘部疼痛较前缓解,其他症状变化不大,且因受凉感冒后出现浑身疼痛、发冷,舌质黯,苔白厚腻,脉弦细。上方加柴胡15g、黄芩12g、桂枝12g、白芍10g、防风12g,继服7剂。2022年03月27日三诊,患者感冒症状消失,出现胃脘部及两胁肋窜痛,反酸、胃部或胸骨后烧灼感症状好转,大便基本成形、1次/d,舌质黯红,苔白厚,脉弦。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处方:柴胡12g,炒白芍12g,陈皮12g,枳壳12g,醋香附12g,佛手15g,香橼15g,黄芩12g,姜半夏12g,茯苓12g,丹参15g,党参12g,炙甘草6g。再服14剂。2020年04月10日四诊中症状明显缓解,食欲增加,舌质黯红,苔白略厚,脉弦。给予三诊方,再服7剂。2022年04月17日五诊,患者症状基本消失,舌质由黯转红,苔白,脉略缓。给予三七胃痛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并嘱患者半年后复查胃镜。
按:本例CAG患者的临床表现较为典型,夹杂汇集虚、湿、郁、瘀四种状态;病机为脾胃虚弱,湿热内蕴,久病入络,瘀阻胃络,损伤胃体而发病。初诊方给予平胃散健脾除湿,加藿香、佩兰、石菖蒲醒脾化浊,海螵蛸、瓦楞子、浙贝母抑酸和胃,三棱、莪术、丹参活血化瘀,白术健脾,白芷散寒除湿、通窍止痛。二诊时,患者出现感冒症状,故合柴胡桂枝汤之方义以疗太少两感证。三诊、四诊时,患者出现脾虚肝郁表现,故用柴胡疏肝散加减,疏肝解郁,理气健脾。五诊时,患者症状基本消失,为巩固疗效及预防进一步发展,故用中成药代替中药汤剂继续服用。
学生:田连华
指导老师:张继红
时间:2022年04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