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治疗颅骨骨折术后疼痛、眩晕
患者王某,女,47岁
主诉:右侧头部疼痛眩晕1年,再发伴左上肢麻木2周。
现病史:患者自诉去年9月被铁器击伤,遂即出现昏迷,右侧头部凹陷,随后就诊于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明确诊断为颅骨骨折后行手术治疗,术后症状好转出院,现患者术后1年,2周前出现头痛、头晕,伴有左上肢麻木颤抖,为求中医特色诊疗,遂于今日就诊于我院门诊骨伤科。
现症见:头昏目胀, 眩晕阵作, 神疲乏力, 夜寐多梦, 左手指不自主微微颤抖, 苔薄, 舌边瘀斑, 脉细濡。神清、精神可,纳食可,夜寐一般,二便调。
既往史:1年前因外伤致颅骨骨折于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其他手术、外伤及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新冠肺炎疑似患者接触史及近期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
辅助检查:暂缺。
中医诊断:骨折病(头部外伤, 脑海受损, 痰瘀交凝, 蒙蔽清窍证)
西医诊断:颅骨骨折术后
治则:益气化瘀, 安脑豁痰开窍
处理:
初诊:黄芪30g, 全当归9g, 党参9g, 丹参9g, 钩藤15g, 白蒺藜15g, 川芎9g, 地龙9g, 石菖蒲9g, 红花6g, 桃仁9g, 竹三七12g, 炙远志3g。14剂。
复诊:右侧头部凹陷, 胀痛较前减轻, 眩晕阵作, 夜寐较安, 左指抖动亦搓, 苔薄脉细, 再拟补阳还五汤加减:生黄芪45g, 当归9g, 党参9g, 丹参9g, 赤芍9g, 白芍9g, 嫩钩藤 (后下) 9g, 川芎9g, 地龙10g, 石菖蒲9g, 红花6g, 桃仁9g, 竹三七12g, 炙远志3g。14剂。
老师讲解:在临床上外伤患者数不胜数,当治疗头部损伤, 痰瘀交阻之症时,中药选取亦有奥妙,临症可取白蒺藜、嫩钩藤以平肝安脑, 选石菖蒲、红花、桃仁、地龙以豁痰开窍, 与益气活血之品合而奏效。
(科室:骨伤2科 撰写学员:徐浩然 指导老师:胡学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