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中医名方方证网

参苓白术散方加减治泄泻病案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发表于 2021-1-6 20: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某,女,55岁,宜昌市西陵区居民。2020年12月11日就诊。
患者1年前因情绪紧张出现肠鸣腹泻,伴腹胀嗳气,大便不成形,日3-4次,伴粘液,无脓血便及里急后重,无明显反酸烧心及恶性呕吐。病后于社区医院予对症处理后稍有缓解。近1周来患者再感上症明显,经人介绍前来胡慧泉老师门诊就诊。刻下:腹胀肠鸣腹泻,每于进食后明显,大便不成形,日4-5次,伴粘液,上腹部隐痛,食纳少,进食呃逆;小便无异常;夜寐一般,精神、体力欠佳,体重下降约5Kg。舌脉诊:舌淡胖,苔白略厚,脉濡细。四诊合参,中医诊断:泄泻病(脾胃虚弱证)。处方:
党参30g,炒白术15g,白芍25g,煅瓦楞子30g,醋香附15g,甘草10g,陈皮15g,木香9g,大腹皮15g,法半夏10g,白头翁15g,防风9g,茯苓15g,建曲15g,广藿香10g。共3剂,日1剂,水煎,三餐前半小时温服,每次200mL。
患者服完3剂,腹胀肠鸣不适感明显缓解,大便稍稀,伴少许粘液,日2-3次,进食偶有呃逆,食纳渐转;舌淡红,苔薄白,脉细。二诊时,守上方减白头翁,加柴胡12g,升麻15g,黄芪30g,助升阳益气之效,共5剂,煎服法同前。后患者电话告知诸症基本消除,偶于进食过多稍有腹胀呃逆,可自行缓解。
临证心得:老年前期女性患者,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胃虚弱,大肠传导失司,故见腹胀肠鸣腹泻;清浊不分,故伴粘液;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故见纳差呃逆,进食胃脘痛。舌淡胖苔白略厚脉濡细亦为脾胃虚弱之象。长期饮食不节,饥饱无常;或劳倦内伤,或久病体虚,或平素脾胃虚弱,使胃肠功能减退,不能受纳水谷和运化精微,反聚水成湿、积谷为滞,致脾胃升降失司,清浊不分,混杂而下,遂成泄泻。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症因脉治·内伤泄泻》云:“脾虚泻之因,脾气素虚,或大病后,过用寒冷,或饮食不节,劳伤脾胃,皆成脾虚泄泻之症。”综上,四诊合参,本病病位在脾胃,病性属虚证,属祖国医学“泄泻病”之“脾胃虚弱证”范畴。
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甘草乃“参苓白术散”之主药,健脾益气渗湿,共为君药。白芍、陈皮、防风,取“痛泻要方”之义,补脾渗湿缓急而止泻,共为臣药。法半夏燥湿行气开脾,藿香、醋香附、木香、大腹皮共用以行气宽中、醒脾化湿,白头翁清肠间湿热乃防微杜渐之病机转化,煅瓦楞制酸止痛、建曲消食开胃乃对症之经验用药,以上共为佐使。诸药相合,共奏益气健脾和胃,渗湿缓急止泻之功。
泄泻是临床常见病证,以排便次数增加和粪便有量与质的改变为特点,其病因较多,外感寒热湿邪、内伤饮食及情志或脏腑功能失调,均可导致泄泻,且病机复杂多变,常有兼夹或转化,但脾病湿盛是泄泻发生的关键病机。临床辨证当辨其虚实缓急,治疗多以运脾祛湿为主;圆机活法,随证治之。
                          撰写学员:陈材  审阅人:胡慧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首页|论坛|会员|中医名方方证网 ( 鄂ICP 19025034号 )

GMT+8, 2025-5-23 02:10 , Processed in 0.47548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