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中医名方方证网

12月医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发表于 2022-1-13 22:3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月医案
         2020级 郑发进
姓名:许琳   性别:   年龄:74岁
主诉:发作性头晕伴左侧肢体麻木乏力1月余
现病史:患者诉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头晕,左侧肢体麻木乏力,伴有一过性黑朦,持续时间约为数秒钟,未予特殊处理,休息后症状缓解。近1月来,患者多次再发上述症状,每次持续约数秒钟至几分钟不等,经休息后方可稍缓解,现为求进一步明确诊疗,遂来我院门诊就诊,现症见:发作性头晕,左侧肢体麻木乏力,伴有一过性黑朦,持续时间约为数秒钟至几分钟不等,平素有右膝关节头痛,无言语不利及饮水呛咳,无心慌胸闷及恶心呕吐等。起病以来,患者体重无明显变化,体力稍下降,纳食一般,夜寐较差,二便可。
既往史:既往有高血压史3年,现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施慧达)2.5mg QD,血压控制尚可,自诉有糖耐量异常病史,有脂肪肝病史、胆囊切除史、子宫及附件切除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其它传染病和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T 36.6℃  BP 132mmHg/68mmHg 神志清楚,精神一般,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头颅型正,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对光反射灵敏,颈软,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HR:68次/分,律齐,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未见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腱反射对称,双巴氏征(-),闭目难立征(+)。舌暗淡,舌下瘀斑瘀点,苔白,脉弦。
诊断: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  气虚血瘀
西医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诊疗方案
1.低盐低脂低蛋白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心情舒畅。
2.中药予以“益气活血,舒经通络”法立方,方如下:
黄芪 45g          桂枝 15g          当归 15g          大枣 15g         
炙甘草 10g        麻黄 6g           细辛 4g           蜈蚣 1条         
全蝎 6g           陈皮 12g          贯叶金丝桃 1袋    丹参 30g            
                中药5付,每天1剂,冲服(温服)。
3.予以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 QD 抗血小板聚集对症治疗。
4.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如有不适,立即随诊。
【按】中医病因近年来中医有关中风先兆证的现代研究有多方面的进展,综合历代医家所论及近代医家的研究、中风先兆证的病因如下:1.五志过极:恼怒过度,导致肝气郁结,化火上逆,或伤肾阴,阴虚阳亢,引动肝风,则可发生中风先兆证。2.饮食不节:饥饱失宜或过食肥甘醇酒,损伤中气,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郁化热,引动肝风,肝风挟痰上扰发生本病。3.劳倦过度:操持过度,劳则耗气,气为血帅,气虚运血无力,血行不畅,经脉痹阻,而发生本病;淫欲过度或房室不节,损伤肾精,肾精血不足,水不涵木,肝阳上亢,阳化风动发生本病。中医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般可分为肝阳上亢、痰湿内阻、气虚血瘀、肾精不足等四型。患者,因“发作性头晕伴左侧肢体麻木乏力1月余”就诊,故本病属祖国医学中风病范畴;患者年老久病,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脉阻络痹成瘀,肢体失养则偏废不用,软弱无力,口眼歪斜,气虚血瘀,脉络不通,故见麻木。舌暗淡,苔白,脉弦皆为气虚血瘀之证。综合诊断,本病当属祖国医学“中风”之“气虚血瘀”证范畴。病位在头,病性为本虚标实。
                                                                                    学员:郑发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首页|论坛|会员|中医名方方证网 ( 鄂ICP 19025034号 )

GMT+8, 2025-5-23 02:15 , Processed in 0.46796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