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某,女,50岁,湖北宜昌人。2020年11月9日初诊。
患者因环境嘈杂而致失眠1年余,曾服用安定,无效。平素情绪较差,精神疲惫,表情淡漠,对周围环境敏感。现症:入睡困难,听到声音便惊醒,醒后不易入睡,一夜仅睡2小时,甚至整夜无法入睡,头晕,心悸,纳差,口苦,表情淡漠。舌红,苔薄黄,脉弦。处方:
柴胡15g 黄芩15g 龙骨20g 牡蛎20g肉桂10g 酸枣仁15g 甘草6g 黄连15g 党参10g 4剂,水煎服。
二诊:睡眠增加4小时,一夜入睡可达6小时,仍有头晕、心悸,舌红,苔薄黄,脉弦滑。前方加入栀子、白芍、枳壳,处方如下:
柴胡15g 黄芩15g 龙骨20g 牡蛎20g肉桂10g 酸枣仁15g 甘草6g 栀子10g黄连15g 党参10g 枳壳15g 白芍15g
4剂,水煎服。
三诊,睡眠时间可达6小时,头晕、心悸明显减轻。续服4剂。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见于《伤寒论》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现代很多医家常用此方治疗抑郁症、焦虑及精神障碍等病,多数以患者自觉症状为主,多与情绪有关。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多数睡眠障碍的患者,都伴有或腹泻,或便秘等肠道疾病。一般失眠患者病程较长,缠绵不愈,病机往往虚实夹杂,故不可一味用补法或泄法,此方攻补兼施,寒热并用,采用和法,调整阴阳,效果显著。
(科室:脑病科 撰写人:郑钧灿 指导老师:张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