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医案 郭某某,女,27岁。2021年7月25日初诊。 主诉:月经周期紊乱10余年。13岁月经初潮,4~5 d/22~32 d,行经前2~3d出现少量血丝,末次月经7月3日,量略少,色暗红,有少量血块,偶伴痛经,结婚半年未避孕未受孕。平素工作压力大,急躁易怒,头晕乏力频作,伴胸胁、乳房胀痛,经前加重,嗳气不欲饮食,不易入睡,小便可,大便溏结不调,舌淡边有芒刺、苔薄白,脉弦细略滑。 中医诊断:月经先后不定期 肝郁血虚,脾虚湿停 西医诊断:黄体功能不全; 治法:养血疏肝,健脾利湿。予当归芍药散化裁。 处方:当归12 g,白芍15 g,茯苓10 g,泽泻9 g,川芎12 g,白术10 g,月季花12 g,炙黄芪20 g,桂枝9 g,山萸肉15 g。14剂,每日1剂,早晚分服,经期停药。 8月22日二诊:自诉末次月经7月29日,经前仍可见少量血丝,量较前增加,色红,无血块,头晕乏力减轻,经前胸胁、乳房胀痛感明显减轻,眠可,舌淡红边有芒刺、苔薄,脉弦细。效不更方,继守上方去泽泻,加葛根10 g、巴戟天12 g,14剂,于月经前后各服7剂。 按:肝为藏血之脏,本案青年女性患者,因工作压力较大,郁怒伤肝,肝体失于柔和,肝郁血虚则疏泄失度,血海蓄溢失常,故月经先后不定期,经量略少;气郁血瘀,故经行不畅,色暗红,有少量血块,偶伴痛经;肝脉循少腹布胸肋,肝郁气滞经脉不利,故见胸胁、乳房胀痛,经前加重。肝逆则易横乘脾土,脾气受损,升清无力,气血化生不足则易头晕乏力;肝气犯胃,胃失和降则嗳气不欲饮食。方选当归芍药散,辅以月季花、炙黄芪、桂枝、山萸肉,补肾助阳、益气行经。全方阴阳同调、平补平泻,共奏奇效。二诊时,患者经量较前增加,色红,无血块,湿、郁之象明显缓解,仍偶有头晕乏力、胸胀,故去泽泻以避其持续使用分利伤气,加葛根以助清气上升,加巴戟天温肾以振生化之功。 撰写人:向剑英 指导老师:杨松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