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中医名方方证网

十一月医案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发表于 2021-12-8 16: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分享门诊跟师于韩庆龙主任,临床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自汗证的病例一则。
王某,男,34岁,2021年11月13号初诊,自诉汗出过多一月余。患者一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汗出过多,稍劳累后汗出尤甚,并伴有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易于感冒,畏寒肢冷,心悸少寐,面色不华,腰膝酸软,不欲饮食,腹胀,二便可,舌质淡,少苔,脉沉细。
既往史:无
中医诊断:汗病 气血不足,脾肾两虚
中医治则:益气养血,温补脾肾
方药:党参15g 炒白术15g 茯苓18g 炙甘草10g 陈皮10g 柴胡15g 升麻9g 当归15g 黄芪30g 桂枝20g 酒白芍12g 生龙骨15g 煅牡蛎15g 黑顺片15g 首乌藤15g 鸡血藤15g 薄荷10g 生姜15g 牡丹皮15g 炒栀子10g 独活15g。中药7剂,每日一剂,分三次饭后温服。
方剂:补中益气汤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患者一周后复诊,诉汗出过多较前好转,继续维持之前治疗方案,同前方药续观。
体会:自汗属于中医汗证范畴,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其中白昼汗出,动辄尤甚者,称为自汗。《明医指掌·自汗盗汗心汗证》:“夫自汗者,朝夕汗自出也。”朱丹溪对自汗病理属性做了概括,认为自汗属气虚、血虚、湿、阳虚、痰。张景岳认为一般情况下自汗属阳虚。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谓:阳虚自汗,治宜补气以卫外。自汗有虚实之分,虚证不外乎肺气不固或心血不足。肺主皮毛,肺气不固则表虚腠理不固,营卫不和,汗液外泄。心血不足则心血耗伤,心液不藏,汗液外泄故自汗。因此,自汗基本病机是气血不足。然而,脾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和肺为母子关系,土旺能生金,脾气旺则肺气足。脾能生血,心主血,脾旺则生血之源充足,则心血充盈。正如《内经》所说: “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而为血……”“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方中重用黄芪,味甘微温,入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止汗,为君。配伍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为臣,与黄芪合用,以增强其补中益气之功。用当归养血和营是恐气虚时久,以致营血亏虚,以协助人参、黄芪以补气养血。陈皮理气和胃,化痰湿而醒脾气,使诸药补而不滞,共为佐药。并以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为佐使。炙甘草调和诸药。方中重用黄芪,味甘微温,入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止汗,为君。配伍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为臣,与黄芪合用,以增强其补中益气之功。用当归养血和营是恐气虚时久,以致营血亏虚,以协助人参、黄芪以补气养血。陈皮理气和胃,化痰湿而醒脾气,使诸药补而不滞,共为佐药。并以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为佐使。炙甘草调和诸药。结合患者失眠多梦等临床症状,在补中益气汤的基础上,加上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方,共奏益气养血,温补脾肾之功。
撰写人:王珠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首页|论坛|会员|中医名方方证网 ( 鄂ICP 19025034号 )

GMT+8, 2025-5-22 18:07 , Processed in 0.33806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