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中医名方方证网

大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发表于 2021-3-8 12: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患者李某新,男,67岁,2019年10月8日初诊。
患者于2019年9月28日因情绪波动后突发左侧肢体麻木无力,紧急送至秭归县人民医院,诊断为脑梗死,予改善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营养神经等治疗后好转出院,遗留左侧肢体偏瘫,为求中医治疗,来我院门诊就诊,诊见:头晕,左侧肢体麻木无力,伴咽喉部堵闷不适,偶感胸闷、气短,活动后稍加重,烦躁易怒,无意识障碍,无胸部疼痛,无恶寒发热,无恶心呕吐,口干苦,喜冷饮,纳食可,夜寐差,大便干,小便调,舌质红,苔黄腻,左手脉弦紧有力,右手脉细弱。该患者中医诊断考虑为:中风 中经络 ,少阳阳明合病夹痰饮;治疗原则:和解少阳,通腑泻热,理气化痰;方以“大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
处方:
柴胡 15g,黄芩 9g,法半夏 15g,大枣 9g,生姜 12g,炒枳实 10g,白芍 10g,大黄 3g,姜厚朴 9g,紫苏叶 9g,茯苓15g,炒苦杏仁 9g,陈皮 20g,白术 12g,首乌藤 15g,生龙齿 20g(先煎),生牡蛎 20g(先煎)。共5剂,自煎口服,2日1剂,1日3次。
2019年10月18日2诊,患者诉左侧肢体麻木乏力明显改善,咽喉部闷堵症状消失,活动后稍感胸闷,大便畅,舌淡红,苔薄腻,舌下有瘀斑,脉弦涩。综合症状考虑,患者已无明显郁热及痰饮表现,但瘀血之象较前明显,调整原方加用活血药。处方:
柴胡 15g,黄芩 9g,法半夏 15g,大枣 9g,生姜 9g,炒枳实 10g,白芍 10g,茯苓15g,当归12g,首乌藤 15g,生龙齿 20g(先煎),生牡蛎 20g(先煎),桂枝 10g,水蛭 6g,桃仁 12g,赤芍 12g。共7剂,自煎口服,2日1剂,1日3次。
2019年11月4日3诊,患者诉已无明显不适,偶有口苦,饮食、睡眠佳,二便调,舌淡红,舌下仍可见瘀斑,苔薄白,脉弦。效不更方,嘱患者续服4付,电话回访,诸症若失,至今未发。
    按:脑梗死属于中医“中风”的范畴,中风病名首见于《金匮要略》,书中对其病因病机、临床特征及分类有系统阐述。《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云:“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结合患者症状,当属于中风之中经络。《伤寒论》第263条言“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患者中风后出现口苦、头晕为少阳气机升降失司导致的少阳郁热症状。《伤寒论》第180条言“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口干、烦躁、大便干为阳明腑气不通所致的阳明腑实之症,从六经角度辨证患者属少阳、阳明经合病。治法当在和解少阳的同时兼攻阳明里实,而其代表方就是大柴胡汤。伤寒大家胡希恕有言“脑病繁杂何其多,治疗首推大柴胡”。大柴胡汤具有和解少阳、通腑降气之效,可改善口干口苦、头晕及便秘等症状;患者诉咽喉部堵闷不适,舌苔黄腻、左手脉弦紧有力,《仁斋直指方·梅核气》云:“七情气郁,结成痰涎,随气积聚,坚大如块,在心腹间,或塞咽喉,如梅核粉絮样,略不出,咽不下”,故考虑患者为中风后肝气郁结,痰涎随气积聚结于咽喉,而见咽喉部堵闷不适,应以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为治则,选用“半夏厚朴汤”为方治之。半夏厚朴汤源自《金匮要略》,是治疗痰气郁结的经典方,方中半夏、厚朴、生姜三味药,辛以散结、苦以降逆,佐以茯苓渗湿健脾、紫苏理气解郁,共奏疏肝解郁、理气化痰之功;患者胸闷、气短,动则稍感加重,无胸痛,考虑为邪气阻塞胸中气机,张仲景《金匮要略》有言“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故在大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基础上,加茯苓杏仁甘草汤、橘枳姜汤以宽胸理气;另予首乌藤 、龙牡以重镇安神、养心除烦。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通腑泄热、理气化痰之功。
患者服用首方7剂后复诊,症状明显好转,但见血瘀之像明显,考虑患者久病偏枯,血行不畅,故以活血化瘀、通络开痹为法治疗,方选“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匮要略》,黄煌曾将桂枝茯苓丸比喻为“东方的阿司匹林”,是治疗气滞血瘀的常用配伍。服药已,诸症皆平,以收全功。
纵观本病例理法方药,均以经方为指导,用药精简,治法明朗,其临床疗效显著。
                                                 撰 写 人:殷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首页|论坛|会员|中医名方方证网 ( 鄂ICP 19025034号 )

GMT+8, 2025-5-23 02:35 , Processed in 0.41800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