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吴心格,女,19岁,首诊时间:2021年01月22日;
主诉:月经推后6年,阴道流血3天。 现病史及临床表现: 自月经初潮开始月经推后,周期30-60天,经期7-8天,量中等,有痛经史,可忍受。口服中药及黄体酮胶囊治疗,上次月经4月29日,末次月经7月10日,量色如常,无腹痛,无腰酸,现阴道少许出血3天,经行时偶有腹泻,汗出多,无其它不适。 既往史:否认乙肝、结核、甲亢、甲减、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否认其它手术史。 月经婚育史:初潮13岁,周期30-60天,经期7-8天,量中等,有痛经史,可忍受。未婚。 体格检查:阴道双合诊暂未行。身高166cm,体重49KG。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辅助检查:暂无 初步诊断:中医:月经后期(气虚血瘀) 西医:月经不规则 处理意见: 1. 中药以“养血活血,补肾调经”为法辩证施治,桃红四物汤加减: 当归 10 g 白术 15g 川芎 15g 桃仁 10g 红花 6g 白芍 10g 赤芍 15g 甘草片 6g 醋香附 15g 川牛膝 15g 盐杜仲 15g 泽兰 15g 益母草 15g 月季花 15g 盐巴戟天 15g 丹参 15g 郁金 10g 党参片 15g 中药5剂,每天一剂,自煎口服(中药)。 复诊:2021-02-08 当归 10 g 白术 15g 川芎 15g 柴胡 10g 红花 6g 法半夏 15g 甘草片 6g 醋香附 15g 川牛膝 15g 盐杜仲 15g 泽兰 15g 益母草 15g 月季花 15g 盐巴戟天 15g 丹参 15g 郁金 10g 党参片 15g 中药7剂,每天一剂,煎药机煎药,口服(中药)。 三诊:2021-07-12 中药以“益气健脾补肾”为法辩证施治: 党参 9g 麸炒白术 9g 黄芪 15g 防风 9g 陈皮 9g 白芍 15g 续断 15g 熟地黄 30g 砂仁 6g 炒麦芽 15g 当归 10g 盐菟丝子 10g 中药7剂,每天一剂,冲服,口服(中药)。 按: 月经后期,中医病名。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3到5个月,连续两个周期以上,称为月经后期。青春期月经初潮后一年内,或围绝经期,周期有时延后,周期时有延后,而无其他证候者,不做病论。若每次延后三五天,或偶然延后一次,下次仍如期来潮,均不做月经后期论。 历史沿革 1.首见于汉代《金贵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温经条下谓“至期不来”。 2.宋代《妇人大全良方·调经门》引王子亨所言“过于阴则后时而至”,认为月经后期为阴盛血寒所致。 3.元代《丹溪心法·妇人》中提出“血虚、血热、痰多”均可导致月经后期的发生。 4.明代《医方考·妇人门》论述月经后期为寒,为郁,为气,为痰。 5.《万病回春·妇人科》认为过期而来,紫黑有块是气滞血瘀。薛己、万全、张景岳等更提出了脾经血虚,肝经血少,气血虚弱,气血虚少,气逆血少,脾胃虚损,痰湿壅滞,以及水亏血少,燥涩而然等月经后期的发病机理。 桃红四物汤以祛瘀为核心,辅以养血、行气。方中以强劲的破血之品桃仁、红花为主,力主活血化瘀;以甘温之熟地、当归滋阴补肝、养血调经;芍药养血和营,以增补血之力;川芎活血行气、调畅气血,以助活血之功。全方配伍得当,使瘀血祛、新血生、气机畅,化瘀生新是该方的显著特点。 跟诊导师:妇科 秦宗梅 跟诊学生:2020级向娇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