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中医名方方证网

苓桂术甘汤合瓜萎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心悸医案一则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发表于 2021-12-7 20:4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苓桂术甘汤合瓜萎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心悸医案一则(2021.11)
患者刘某,男,88岁,退休。
主诉∶反复心悸、气短7年,加重伴下肢水肿3天。
现病史∶患者 2014年出现气短、心慌、心悸,曾于外院以"心房纤维颤动"治疗,好转出院,后间断服药治疗(具体用药不详)。7 年来反复出现心悸、胸闷、心慌、气短,伴见食欲减退,夜休欠佳,手足冰凉,大便稀潇,多次住院治疗,上述症状时轻时重。近1年来体重下降10千克有余,形体消瘦,现体重51千克。近3天来上述症状加重,伴见下肢水肿,为进一步治疗,遂来寻诊。
现症见∶心悸、胸闷、心慌、气短,手足冰凉,形体消瘦,下肢水肿,大便稀溏,纳谷不香,夜休欠佳,大便潇薄,舌质暗淡,苔黄厚腻。脉沉弦细。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 30余年,最高达 180/100mmHg,间断服药治疗(具体用药不详),血压控制不理想;2014年至今反复发作房颤,2016 年曾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2018年曾行心脏支架植入术。
中医诊断∶心悸。
西医诊断∶心房颤动,冠心病,起搏器和支架植入术后。辨证∶心肾亏虚,水瘀相结。治法∶温阳化气,逐瘀利水。方药:苓桂术甘汤合瓜萎薤白半夏汤加减。瓜萎15g 薤白12g 丹参15g西洋参5g 桂枝6g姜半夏10g 白术12g 当归12g 茯苓15g 黄连 6g川芎10g炙甘草10g 生杜仲 12g 泽泻 10g焦三仙 15g 炒枣仁 10g 巴戟天10g予15剂。每日一剂,清水煎取400ml,早晚分服。注意∶畅情志,慎饮食,适劳逸,如有不适及时就医。结果;二诊时患者诸证减轻,心慌、气短,头重脚轻、头晕,食欲欠佳,手足冰凉,口干,大便稀软,每天2 次。前列腺增生,排尿不畅,尿急、色黄,无肉眼血尿,利尿药副作用明显。舌暗红,舌络脉有瘀血,苔厚腻微黄,脉沉细弦。上方去杜仲、黄连,加山药15g,鸡内金10g,天麻12g,20付,用法、注意事项同前。三诊时患者诉服药期间上症明显减轻,但停药后现再发心悸气短,上一层楼需休息4次,头晕、头重脚轻,纳差,进食后返流,进食则饱胀感明显;大便每天3 次,质稀烂,夜尿频急。小便略黄,怕冷,四肢欠温,喜眠,无口苦,夜间口干,喜热饮,量多。舌暗红有瘀点,中后部苔腻微黄,脉弦虚,左脉细,尺脉沉。血压 100/60mmHg。脾气急,易发怒。上方去泽泻,加益智仁10g,山萸肉10g。30付,用法、注意事项同前。
讲解:
患者耄耋之年,肾精亏虚,心气不足,推动无力,心脉失养,则见心悸、胸闷、心慌、气短,病程迁延,心阳亏虚,推动乏力,气虚血瘀,经络瘀滞,则致舌质暗淡,苔根黄腻,脉沉弦细。《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云: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芩桂术甘汤主之。又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据患者腿肿,下午为甚,上午为阳,下午为阴,故辨为阳气亏虚,苓桂术甘汤温助心阳,利水消肿。《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萎薤白半夏汤主之。" 与患者临床表现吻合,病机为痰饮痹阻心脉,用之合拍。患者四肢冰凉,遂加补肾温阳之巴戟天;生杜仲除具补肝肾、强腰膝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尚有降血压之效,用之甚切病机;川芎行气养血活血,酌加健脾益胃之药以利药物运化输布全身。
         
                                         撰写学员:周晗   指导老师:许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首页|论坛|会员|中医名方方证网 ( 鄂ICP 19025034号 )

GMT+8, 2025-5-23 02:36 , Processed in 0.41556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