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中医名方方证网

针药合用治疗面瘫案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发表于 2022-1-5 16:5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某,女,41岁,初诊日期:2021年12月18日。
主诉:左口歪5月余
病史:患者5个月前晨起洗发后,感受风寒,次日晨起自觉左耳后疼痛,继而出现左侧额纹消失,左侧口眼歪斜等症,先后就诊于多家医院接受中西医药物、针灸、推拿等治疗后,均未见任何好转。特来我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症见:患者神清,左侧额纹消失,不能皱额,左眼闭合正常,左侧鼻唇沟变浅,左侧口角歪向右侧,鼓腮时左侧漏气。舌淡红,苔自,舌体略大,脉浮缓。
西医诊断:面神经炎
中医诊断:面瘫。
治疗原则:活血祛风,疏理经筋。
针灸取穴:阳白、攒竹、丝竹空、四白、迎香、太阳、人中、承浆、颊车、地仓、下关、迎香、右合谷。
手法操作:以面部瘫痪肌群的经筋排次为主,患侧阳白、攒竹、丝竹空、四白、迎香、太阳、人中、承浆,颊车透向地仓,沿颊车至地仓,下关至迎香每间隔1寸刺入1针,加刺面瘫对侧的合谷穴。
辅助疗法:刺络拔罐:阳白、颧髎(患侧)刺络拔罐。
中药:
地龙6g      麸炒僵蚕6g        全蝎6g         丹参10g       当归10g
秦艽10g     制白附子(先煎)6g   豨莶草10g      独活10g       制乌梢蛇6g  
羌活10g     丝瓜络10g         甘草6g
水前服,日1剂,150ml
治疗结果:患者治疗2周后可皱额。治疗1个月后左眉可上抬,左鼻唇沟仍浅,口角右偏较前好转。嘱患者避风寒,注意休息等。
按语:周围性面神经**是临床多发病种之一,若失治误治、迁延日久,致气血亏虚,脉络痹阻,面部筋脉长期得不到气血濡养,而弛缓不用,形成顽固性面瘫,一般疗法难以治愈。面瘫系属经筋发病,三阳经经筋受阻,是该病的关键病机。《灵枢・经筋》记载着手足三阳之筋均上行于面,额为太阳所系;目下属阳明所主;耳前、耳后系少阳所过。面部经筋的排刺法治疗旨在疏调三阳经经筋。额部主取阳白四透;口歪主取下关、地仓、颊车的透刺。刺络法源于《灵枢・官针》,云:“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始刺浅之,以逐邪而来血气。”刺络法即为络刺,刺小络之血脉,令血出邪尽,血气复行。配以拔罐,主要是以此控制出血量,使之达到血出邪尽,血气复行的治疗目的。三阳经经筋均上行于面,多结于頄(即全部)、颌(即下颌)、颊等处。取颊、颧、额、额等处为刺络法的重点部位,配合经筋排刺法以导结聚,疏理经筋,散风祛邪。隔姜灸取艾与姜温通经脉的作用,改善患处的气血不和、弛缓不收的症状。加用散风活血的中药汤剂,更加完善了该法的完整性和科学性。经筋刺法配合刺络法是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及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在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方面的创新。多法并用治疗顽固性面瘫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撰写学员:徐荣华          指导老师:杨松柏               撰写日期:2021.12.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首页|论坛|会员|中医名方方证网 ( 鄂ICP 19025034号 )

GMT+8, 2025-5-22 19:11 , Processed in 0.30827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