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中医名方方证网

当归拈痛汤外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一例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发表于 2021-2-28 12:3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牟某  女 55岁
主诉:确诊类风湿关节炎8年余加重半年
现病史:患者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指间、掌指、双腕、双踝关节肿胀、疼痛,伴晨僵(大于1小时),无畏寒、发热,无皮疹、脱发、口腔溃疡、光过敏、雷诺现象等,曾在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疗效不佳。后于我科住院治疗好转,并坚持门诊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情控制可。近半年感上述症状加重,出现左膝关节肿痛,遂于今日来我院求诊,门诊以“类风湿关节炎"收入院。现在症:患者全身多关节肿胀疼痛伴晨僵,左膝关节肿痛,肤温稍高,纳食可,夜寐可,大便小便可。
既往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性病史;有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史;否认外伤手术史,否认输血史。
体格检查:T 36,6 ℃  P 76次/分  R 20次/分  BP 140mmHg/80mmHg,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可,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形体适中,步入病房,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未见皮疹、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大小正常,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软,无压痛,无颈静脉怒张,活动可。气管居中,胸廓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率76次 /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腹叩诊鼓音,肠鸣音正常。神经系统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专科检查:双手指间、掌指、双腕、双踝关节明显肿胀,压痛(+),右腕关节明显尺偏及天鹅颈样畸形,各关节活动受限。左侧膝关节肿胀,压痛(+),浮髌试验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局部温度稍高。
中医四诊合参: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该患者平素过食膏粱厚味,以致湿热内蕴,兼因外感风邪,侵袭经络,气血不能畅通而成。患者舌红,苔黄,脉弦数均为湿热内蕴之征。故本病属祖国医学“湿热内蕴"之“痹症"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jpg
中医鉴别诊断:本病当与“折骨"相鉴别,二者病性不同,“折骨"多因外伤所致;而本病则因平素过食膏粱厚味,以致湿热内蕴,兼因外感风邪,侵袭经络,气血不能畅通而致。
中医诊断:痹症  湿热内蕴
中医特色疗法:本案例因湿热内蕴,复感风邪而为患。风湿热邪留滞经脉,气血运行小畅,故遍身肢节烦痛;湿热下注,则下肢关节肿痛变形,活动受限;舌白苔薄黄,脉弦数乃湿热内蕴之证。治疗宜以祛湿为主,辅以清热疏风止痛。故予当归拈痛汤熬制汤药熏洗治疗,用药熬煮竹罐予关节拔罐治疗。用方如下:(1月25日)
羌活15g          茵陈15g            防风9g           麸炒苍术9g
白术9g          当归9g          盐知母9g          猪苓9g
盐泽泻9g           升麻3g          酒黄芩3g          粉葛6g
竹节参2袋          苦参6g          人参5g
中药3付,每天一剂,煎药机煎药,取药汤450ml熬煮竹罐15分钟。
1月28日患者诉上方熏洗辅以药物拔罐治疗后,双下肢疼痛明显缓解,行走时双膝关节痛感减轻,活动稍自如,继续以上方熬制中药辅以竹罐治疗,观察疗效。
体会:当归拈痛汤以祛湿为主,辅以清热疏风止痛,为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属湿热内蕴而兼风湿表证常用方。以中药汤剂熬煮竹罐属中医特色治疗,选取小号竹罐更易吸附关节这种部位,且竹罐因其性质能较好的在熬煮中吸收药物,通过拔罐的方式,既能发挥拔罐本身祛湿通络的功效,又能发挥中药的作用,达到双倍效果。
                                                                2020级 张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首页|论坛|会员|中医名方方证网 ( 鄂ICP 19025034号 )

GMT+8, 2025-5-23 03:57 , Processed in 0.33102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