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中医名方方证网

止嗽散治疗慢性咳嗽二例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发表于 2021-3-1 18: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止嗽散治疗慢性咳嗽二例
病例一
患者章某秋,女,36岁,2021年2月12日初诊。诉反复咳嗽10余年,近2年加重,发作时自觉咽痒有痰随即咳嗽,能咳出少量白色黏痰,每次受凉风及吸入烟尘后症状加重,体胖,余无其他不适。就诊时仍感咽痒不适,痒即咳嗽,精神、食欲、睡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白滑,脉寸关滑尺弱。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诊断:咳嗽,辨证属于痰饮内伏、风寒犯肺。治以小青龙汤加减:麻黄9g  桂枝9g  赤芍9g  炙甘草9g  干姜9g  细辛6g  五味子9g  陈皮12g  法半夏10g。每日1剂,分3次冲服。4剂后复诊,患者咳嗽次数无明显减少,痰量减少。追诉有活动后喘息、怕冷、夜尿频症状。脉象同前,仔细观察舌象前半部瘦苔量较后半部少。重新辩证:脾胃虚弱,寒痰伏肺,治则:补气健脾、温肺化痰。治以止嗽散加减:桔梗10g  蜜紫菀10g  百部10g  生甘草9g  干姜9g  细辛6g  五味子9g  茯苓15g  党参20g 生白术15g  生黄芪15g。每日1剂,分3次冲服。4剂后复诊,诉咳嗽、咳痰均减少。继服前方,随诊。
病例二
患者徐某杰,男,22岁,2021年2月8日初诊。1月前,患者因感受风寒之邪,随即出现头痛、咽痛、咳嗽咳痰症状,曾服用阿奇霉素等药物,效果不佳。就诊时仍感咽痒不适,痒即咳嗽,有少量白痰,饮冷后加重,精神、食欲、睡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脉滑。西医诊断:慢性咳嗽。中医诊断:咳嗽,辨证属于风寒袭肺。治以止嗽散加减:荆芥10 g  桔梗10g  蜜紫菀10 g  百部10g  白前10g  陈皮15 g  甘草15g。每日1剂,分3次冲服。3剂后复诊,患者咽痒改善,咳嗽咳痰减少,诉口干舌燥。前方去荆芥,加生石膏30 g、麦冬15g继服3剂,咳嗽等症基本缓解,偶略感咽痒。继服前方5剂后,患者诸症尽消。
慢性顽固性咳嗽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难愈的咳嗽,常伴咽痒,无痰或少量粘痰,咳甚时伴气急;常因花粉、尘螨、化学刺激物、烟雾、活动、情绪刺激、闻及异味气体而加重。《医学心悟》指出:“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钟非叩不能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在临床观察到,绝大多数病例多发生在季节变化、气温骤然改变的时候,如若此时患者恰逢正气不足,必正不胜邪而骤然发病,如治疗不够及时准确,则必然迁延不愈。止嗽散出自清代名医程国彭之《医学心悟》,全方由“桔梗(炒)、荆芥、紫菀(蒸)、百部(蒸)、白前(蒸)各二斤,甘草(炒)十二两,陈皮(水洗去白)一斤”组成。按程氏说:“本方温润平和,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宜其投之有效欤!”。方药分析:紫菀与百部性温润相同,而味苦亦相同,但紫菀有辛味,百部有甘味之不同,都入肺经,皆可理肺止咳,既有辛甘开发为阳,又有甘苦肃降为阴的作用。其性微温而不热,润而不寒,对于新久咳嗽都能使用。白前与桔梗性平相同,都有辛味,但白前有甘味,桔梗有苦味之不同,都入肺经。桔梗能升提肺气排脓而利膈;白前能下气开壅而止嗽,同有辛甘上升,甘苦下降的作用,不论属寒属热均能应用。总之这四味药具有上升下降,有出有入的双重功能。故能调整气机出入升降的失常。另外,佐以橘红祛痰化湿,荆芥散风解表,通窍利咽。甘草缓急止嗽,并能调胃,若与桔梗配合名“甘桔汤”,再配以荆芥为“荆芥汤”,同有利咽喉而止痛的功用。以上七味药的组成具有温而不燥,润而不腻,苦不过寒,辛不过热,既有辛甘为开,又可甘苦而降,故适用于肺之宣化肃降,更能加强气机出入升降的功能。
                                     撰写学员:孙圳
                                     指导老师:刘兴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首页|论坛|会员|中医名方方证网 ( 鄂ICP 19025034号 )

GMT+8, 2025-5-23 04:42 , Processed in 0.29464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