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中医名方方证网

6月医案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发表于 2021-12-7 17: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乌头汤加减治痹病一案
骆某,女,57岁,宜昌人,农民,就诊时间2021年6月18日。
主诉:反复四肢关节肿痛5月,加重1月。
现病史:患者自诉于2020年9月开始出现四肢关节肿胀疼痛,以双膝关节为甚,活动障碍,晨僵(3小时以上),患者于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就诊后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后坚持服用来氟米特片、白芍总苷胶囊、泼尼松片及阿法骨化醇软胶囊、钙片等治疗。1月前患者再次出现多关节肿痛,以双手指、双手腕、双肩、双膝、双踝关节为主,活动受限,伴晨僵(3小时以上),余无其他不适,精神、夜寐一般,食欲食量良好,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弦。
既往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5年,最高血压达170/80mmHg,目前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Ⅱ)降压治疗,有胆囊切除腹腔镜手术史,否认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否认输血史。
专科检查:双侧手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肿胀,压痛阳性。
诊断:中医诊断:痹病(风寒湿痹证)  
          西医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
诊断依据:患者,女,57岁,年老,患者体质虚弱,外感风寒湿邪,风、寒、湿邪留注肌肉、筋骨、关节,造成经络壅塞,气血运行不畅,肢体筋脉拘急、失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济生方▪痹》所云:“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故四肢关节肿痛,僵硬;舌红,苔薄白,脉弦,四诊合参,本病属中医学“痹病”范畴,证属“风寒湿痹”,其病位在四肢关节。
治则:散寒通络,祛风除湿。
方药:乌头汤加减
制川乌10g    麻黄 15g      白芍20g    炙甘草10g
黄芪15g      海风藤15g    羌活10g     桑枝10g
乳香20g      当归15g      川芎10g     威灵仙20g
防风15g     三七15g       牛膝15g      秦艽15g
方义:方中川乌、麻黄温经散寒,通络镇痛;白芍、甘草缓急止痛;黄芪益气固表,利血通痹。牛膝、秦艽、防风、海风藤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缓解拘挛,威灵仙、羌活祛风除湿止痛, 桑枝祛风湿、利关节,三七、川芎、乳香活血止痛,当归温经散寒、通脉止痛,全方共凑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之功。
按:本方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原文:“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原方组成:麻黄、芍药、黄芪 各三两、甘草三两(炙)、川乌五枚、蜂蜜二升。原法以蜜先煎乌头取汁,各药另煎取汁,后和合同煎。今法以蜜先煎乌头一小时,然后纳诸药同煎。
历代对乌头汤的主治看法是比较一致的。即认为是风寒湿三气袭入肌肤,留着关节,发则为历节痛。乌头汤主以乌头大辛大热,祛湿散寒,助以麻黄表散风湿,黄芪益气血,芍药甘草酸甘化阴,以制乌麻之辛热,白蜜杀乌头之毒。大体上乌头汤治寒湿痹痛,利关节,缓急散风,功效是明显的。然而在临床上使用乌头汤,有两点稍加注意,则既可提高疗效,又能扩大其治疗范围。

                                                                                                              撰写学员:孙莲婷
                                                                                                              指导老师:王国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首页|论坛|会员|中医名方方证网 ( 鄂ICP 19025034号 )

GMT+8, 2025-5-22 21:07 , Processed in 0.29459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