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中医名方方证网

针灸治疗呃逆医案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发表于 2021-3-8 21: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月跟师医案
科室:针灸科                  学员:冯剑亚           指导老师:雷华平
患者:张某                    性别:女                    年龄:36岁
张某,女,36岁。昨日与朋友生气,今天呃逆频作一天。 晨起呃逆频频,平时爱生气,胸胁胀满,脘腹胀满,嗳气,舌苔薄白,脉弦。
中医诊断:呃逆  腑实证
处理:双侧欑竹穴针刺,针入呃止,留针30分钟,起针后观察30分钟,未见复作。两小时后呃逆再发,回诊室予刺双侧膈俞穴无效,出针再刺双侧攒竹无效,下午随访,诉回家后呃逆如故,嘱自用橘皮生姜汤,生姜八两,橘皮四两,水煎服。
学习体会: 呃逆,古代中医称作“哕”。早在两千多年前,《内经》中就有“胃为气逆、为哕”的记载,认为“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病深者,其为哕”。可见当时中医已经认识到,受寒与食积可致肺胃气机逆乱、胃气上逆而发生呃逆;呃逆也可能是病情较重的一种表现。
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将呃逆分为3种不同证型进行辨治,为后世诊疗奠定了基础。一是“哕而腹满,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则愈”。指出呃逆的腑实证型,腹胀满,辨清病因病机后,用通利的方法治疗;其二是“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指出寒证呃逆,手足厥冷,以橘皮、生姜温中运化为主治疗;其三是“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指出呃逆的气虚证型,用橘皮、竹茹、生姜、大枣、人参、甘草等益气健脾、化痰湿、和胃气。
宋代医家严用和在张仲景橘皮竹茹汤基础上,加赤茯苓、枇杷叶、麦冬、制半夏,主治气阴两虚兼有痰浊、肺胃气逆所致之呃逆。《卫生家宝》中记载医家朱端章用顺气汤(丁香、柿蒂)“治呃逆神验,亦治久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首页|论坛|会员|中医名方方证网 ( 鄂ICP 19025034号 )

GMT+8, 2025-5-22 23:46 , Processed in 0.33480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