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中医名方方证网

10月医案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发表于 2021-12-7 20: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患者姓名:孙某     性别:女            年龄:50岁
初次就诊时间:2021年10月13日         发病节气:寒露
主诉:头痛伴颈项瘙痒1周
现病史:患者诉1周前不明原因头痛,以太阳穴为主,夜间为甚,左侧脖颈开始瘙痒,可见红色丘疹,无恶寒发热、不怕风,无汗。纳可,夜寐欠安,二便可。
舌淡,苔白,水滑,脉有力。
既往史:既往无特殊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否认新冠肺炎确诊或疑似病例接触史,否认中高风险地区返宜人员接触史。
诊断:中医:头痛 太阳少阳合并
      西医:头痛原因待查   
方药:柴胡25克,黄芩10克,桂枝15克,干姜15克,天花粉20克,生牡蛎20克,炙甘草15克,麻黄15克,白芍15克,杏仁15克,生姜20克,大枣10枚,荆芥10克,防风10克,白蒺藜10克,蝉蜕5克。 水煎服,一日一剂,一日三次,共5剂
辨证要点:方选柴胡桂枝干姜汤+桂麻各半汤+荆芥、防风、白蒺藜、蝉蜕
(1)头痛,夜间重,白天轻,这是遇寒加重,是恶寒的具体表现。
(2)头痛,不怕风,不怕冷,无汗,瘙痒,这是太阳病,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伤寒论》第23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芍药,生姜(切),甘草(炙),麻黄(去节)各一两,大枣四枚(擘),杏仁二十四枚(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
(3)右太阳穴疼痛,左边脖子出疹子,都是发生在人体侧面,是在柴胡带上出现的问题,故应用柴胡剂治疗。
(4)舌淡苔白水滑,考虑阴证居多,故选柴胡桂枝干姜汤。
《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二两,栝楼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二两(熬),甘草二两,炙。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5)加荆芥、防风、白蒺藜、蝉蜕,这是治痒专药,用之多验。
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具有祛风解表,透疹,止血的功效;用于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麻疹不畅,疮疡肿瘤,出血证。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的功效;用于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
白蒺藜:苦、辛,平;归肝经;具有平抑肝阳,疏肝解郁,明目,祛风止痒的功效;用于头痛眩晕,胸肋疼痛,乳汁不通,目赤多泪,风疹瘙痒。
蝉蜕:甘,寒;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利咽,透疹,明目退翳,解痉;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瘆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
                                                                                                 撰写学员:望丽君    指导老师:刘宏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首页|论坛|会员|中医名方方证网 ( 鄂ICP 19025034号 )

GMT+8, 2025-5-23 02:24 , Processed in 0.44983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