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林玲 于 2021-1-2 22:22 编辑
便秘泛指因多种疾病因素形成的原发或继发的便秘、排便困难、排便痛苦等排便出现的特殊综合症,女性和老年人居多。中医认为便秘属于“后不利”“大便难”“脾约”“闭”“阴结”“阳结”、“肠结”等范畴,病位在“大肠”,但病机多与脾胃肺肝肾有关。
患者,女,59岁。初诊:2020年12月3日,患者诉半年前过食生冷后出现排便困难,再发加重一周来院寻求诊治,现症见:大便4-5日一行,便意不明显,每行排便需使用开塞露方可排出,大便成形,便条细软,量少,无粘液脓血、黑便、里急后重等症,伴腹中冷痛,畏寒,四肢不温,腰膝酸软,食欲不振,小便清长,夜尿频多,夜寐差。无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未行直肠镜等特殊检查。舌胖,苔薄白,脉沉迟。中医诊断:便秘、脾肾阳虚证。中药拟以“温补脾肾,助阳行气”为治疗大发,方用“理中汤+三仙汤”加减化裁,具体方药如下:干姜10g 白术9g 茯苓15g 甘草10g 熟地30g 淫羊藿10g 仙茅15g 仙鹤草15g 附子12g 生地10g 当归10g 红花10g,共6剂,水煎服,1日1剂,日3次。
按:患者素体阳虚又因过食用生冷,致患者体内脾肾阳衰,阴寒凝滞,留于肠道,使肠道失去温润,传导失职,故出现大便排出困难; 肠道阴寒凝滞,故见腹中冷痛;肾阳亏虚,水不化气,故见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脾阳虚衰运化无权,故见畏寒,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夜尿繁多。舌淡,苔白,脉沉迟皆属于阳虚表现。方用干姜温脾阳,驱寒邪,扶阳抑阴;人参补气健脾,振奋脾胃;脾为湿土,虚则易生湿邪故用茯苓、白术健脾燥湿;附子增强温阳之效;熟地补肾益精;生地补益精血;仙茅、仙鹤草、淫羊藿益精气、坚筋骨、补腰膝;当归补血活血;红花活血祛瘀止痛,诸药相合,共奏温补脾肾,助阳化气之功。谈医师认为,便秘临床症状的改善在中药的配合治疗下,患者同时应该具有正确的生活习惯,在饮食上,不过食生冷,肥甘厚腻之品,多食用高纤维食物,清淡饮食。在生活中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练习提肛的技巧。由此才能真正减轻便秘反复发作给病人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压力和痛苦。
跟师老师:谈燕清 学生:李林玲
|